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久居臺灣70多年中國人悲喜交加中投寄無門的一封信

2021-06-30 07:43      閱覽:


回顧中華民國七十年、也就是40載之前的1981年開春之際,我在中國國民黨營事業、中國廣播公司,開播講述了一整年,總共52集的帶狀節目,名為〈開國建國英雄譜〉,透過中廣海外部,用17種語言(我只用國語,其他由播音員,按我寫的稿子,照本宣科),向全世界放送。

此一節目,全國聯播,每週一集,首集播講民國人物,毫無疑問必然是,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宗明義第一句話,事隔40年都忘不了,“沒有國父領導國民革命,帶領無數的先烈先賢們,成功推翻專制的滿清政府,就不可能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就沒有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也就沒有1949年建政的新中國”。

而今日中華民國在臺灣,被居心不良者借殻寄生,創黨127年的中國國民黨,變得死氣沉沉,毫無作為,很少有人感覺到,還存在著;我入黨至今已滿70年,竟有30年呈失聯狀態,昔日“亞細亞孤兒”的感覺,油然而生在年近八旬老人、忠黨愛國份子心中,我不禁為自己感到悲哀,為本黨表現感到失望,更為中華民國感到惋惜!

今天我開車路過臺北市林森北路,匆匆一瞥見過老地方“臺灣小館”舊址,過去的那一塊金字招牌不見了,卻記得長輩馬鶴凌老人家生前,就在這裡五樓辦公室講過一句話:「非要推出英九來接事,我必須真心告訴你們,有道是知子莫若父,此即亡黨亡國開始!」

事過20幾年之後,重溫馬老良心話,我不禁心頭一驚,難道有先見之明,民國已走入歷史,只是還不敢斷定,民國亡在2016?抑或是2000?1949?1921?不同時間,結局難逃,長痛短痛,如此而已!揆其近因,2016年小馬哥脫不了責任;若言因,1921年就責怪不了任何人。

一個政黨的黨魂,就是對理想信念的、堅信和堅守,任憑世事變幻、千難萬險,也要矢志不渝、篤定踐行,這是政黨生命力的體現,也是每一名黨員同志,不竭的精神動力。一個黨不論走多遠,都不要忘了來時的路。先總理中山先生,1924年開始在廣州,宣講的三民主義理念,在現在的臺灣社會,已鮮有人再提及,在大陸卻已成為,一個活生生的現實。

旅居美國多年的同學志白兄,當年華人反共及保釣大將之一,值此中共慶祝建黨百年之際,突如其來短信指岀:「回顧它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就是帶領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不斷克服艱難險阻,而不懈奮鬥的歷史。百年來中共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理想信念,踐行世代使命,用短短幾十年時間,把一個積貧積弱、民生凋敝的中國,發展成世界一流強國。

「觀今日之大陸,經濟飛速發展,社會文明進步,國際地位提升,防疫成果斐然,在全球疫情肆虐、西方圍堵打壓的惡劣外部環境下,依舊風景這邊獨好,民眾自強、自尊、自信,社會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生機勃發、奮發向上之勢頭,已然不可阻擋。

「此時此刻,想到近百年以前,先總理中山先生臨終囑託、“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不禁令人感慨,現在可以告慰、“百年風華,盛世如願”,國父窮其一生追求的、“振興中華”偉大事業,大致已經實現,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和最忠實的繼承者,已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共產黨似乎當之無愧,本黨反其道而行竟退避三舍」。

老同學志白的表白,我同意大部分內容,正如〈開國建國英雄譜〉節目,1981年首集結語中,引用中山先生臨終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更易二字改為“和平、奮鬥、興中華”;後來在2016年3月29日,海峽兩岸同行中山路,大行動臺北啟動儀式,在中山堂前廣場舉行時,中山信徒合寫“中山、博愛、和平、奮鬥、興中華、天下為公”15字箴言,矢志不渝,至今不變!

今日返回宅家,悲喜交加之中,遂寫下這一封信,一想到必要收件人,卻苦於實名制,簡直投寄無門,而不得不投稿媒體,打碎胸中大壘塊,打開天窗說亮話,有不吐不快之感:為悲百年老店中華民國形同亡國,為喜中國共產黨百歲慶生快到來,兼為時人補上一堂課中國近代史。

台灣的一些年輕人,特別是20歲左右,受到“去中化”教育,不讀中國近代史久矣!這影響渠等正確思維,又沒有機會去過大陸,道聽途說情況之下,會發表些討厭內地,甚至憎恨中國的言論;但是又不明白,為什麼一黨專政,將近14億人口故土,仍可如此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很多人比台灣人,生活要過得更好?

試著想通過以上這封無法投遞的信,表達出一位中國人蟄居臺灣70多年的悲喜交集忠告,祈如願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作者陸炳文,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