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珠穆朗瑪峰上為什麼會有「海洋生物化石」?

2022-03-01 09:25 作者:dl001   來源:新華網   閱覽:

   電影《攀登者》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吳京飾演的方五洲在給學生上課時,拿出了一塊三葉蟲的化石,告訴學生們,這塊化石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在山頂找到的。三葉蟲是遠古時期的一種海洋生物,誕生於寒武紀,消亡於二疊紀末期,在地球上生活了超過3億年。而電影中的「化石」準確來說應該叫做「海洋生物化石」。這些化石是由海洋生物的遺體沉積到海底,然後被後續的沉積物覆蓋保存才形成的。那這些海底的化石是怎麼出現在珠穆朗瑪峰的呢?
   其實,這主要是由於地質學中的板塊構造運動。
  目前,學界的普遍認識是,珠穆朗瑪峰所在的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衝碰撞之後形成的。這個過程是多期次的,就好像積木一樣,一塊一塊的拼貼過來的。喜馬拉雅山系(包括珠穆朗瑪峰)是由最後一期的拼貼擠壓形成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拼貼過程中。兩個板塊之間的海洋就消失了,這些海洋統稱為特提斯洋。但是海洋中原來的海底沉積物都留了下來,並且在碰撞擠壓的過程中抬升成為高原。
  所以,現在的珠穆朗瑪峰上會有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這樣的現象的存在就告訴我們,在化石和海底沉積物形成的時候,這個地方曾是海洋。
  而且由於板塊運動,印度洋板塊「鑽」到歐亞板塊底下,喜馬拉雅山還一直不斷長高,比如在2020年12月8日,珠峰的最新「身高」被公佈于眾——8848.86米,比2005年測得珠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高了4.43米。據悉,就目前而言,處於碰撞前沿的珠峰,每年整體會向長春或北京方向移動約3厘米;而在垂直方向,珠峰地區每年也會升高約4毫米。因此,珠穆朗瑪峰還需要進行定期測量「身高」,理論上10到15年重測一次。
  關於珠穆朗瑪峰的知識你都瞭解嗎?
  本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一級教師王和意進行科學性把關。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