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鋰二氧化碳電池未來發展方向或被重新定義

鋰二氧化碳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7倍以上。此外,鋰二氧化碳電池能夠在輸出電能的同時將二氧化碳固定為碳酸鹽和碳,因而具有儲能和固碳的雙重優勢。 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著世...[詳情]

多國採取行動保護候鳥遷徙

核心閱讀 統計表明,全球有1萬多種鳥類,其中40%是遷徙性的。作為地球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鳥類遷徙對於農牧業生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最新發布的《世界鳥類狀...[詳情]

新型「觸發器」量子比特問世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展示了一種新型量子比特的操作,稱為「觸發器」量子比特,它結合了單個原子的精巧量子特性和普通電腦芯片電信號的易控性。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新南...[詳情]

「中國天眼」已發現740餘顆新脈衝星

自啟用以來,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發現的脈衝星數量不斷增加。截至目前,「中國天眼」已發現740餘顆新脈衝星。 「中國天眼」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2020年1月...[詳情]

國家能源局: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

新華網北京2月13日電(記者索煒)13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2022年底,全國已投運新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達870萬千瓦,平均儲能時...[詳情]

產業新觀察:VR拓展產業新空間 市場規模向3500億元邁進

連日來,位於南昌經開區的南昌騰訊眾創空間里,江西情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玥正為外省一景區進行360度5D環幕影院設計與內容製作,這一設計將為遊客帶來沉浸式旅遊新體驗。 「作為一...[詳情]

可探測千萬公裡外小行星 「中國複眼」二期開工

2月14日,「中國複眼」二期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項目在重慶市雲陽縣開工。該項目將建設25部30米孔徑雷達,計畫於2025年建成,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強的深空探測雷達,實現...[詳情]

光子纖維讓織物分類標籤「隱形」耐磨

在每年丟棄的9200萬噸衣服和其他紡織品中,只有不到15%被回收,部分原因是牠們太難被分類了。此外,普通的標籤通常不易永久地附在衣服上,牠們可能會被剪掉或清洗,直到無法辨認,而無...[詳情]

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

「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達到12.13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較2021年提高2.5個百分點。」在2月13日舉行的國家能源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詳情]

中國濕地面積達5635萬公頃,初步建立濕地保護體系

編者按:水清岸綠的河流,煙波浩瀚的湖泊,生機盎然的稻田人類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類生產生活同濕地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