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何必以蓍龜」——談談古人為何用龜甲記錄卜辭

目前我們知曉的中國最早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大致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甲骨文的得名,源於文字契刻在龜甲和獸骨之上。殷人之所以在甲骨上寫字,是因為當時的巫師用甲骨來占卜,並需要在...[詳情]

潛江歷史文化探源

潛江,位於湖北省中部的江漢平原,地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1994年被列為湖北省三大直轄市之一,是武漢城市圈的一員。潛江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現代戲劇大師...[詳情]

國家版本館

這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內景(2023年5月攝)。 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詳情]

河北趙窯遺址發現22萬平方米商代中型聚落

新華社石家莊6月5日電(記者高博 杜一方)記者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近年來河北商代考古取得豐碩成果,其中對趙窯遺址的考古發掘,確認了商代中型聚落的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詳情]

《漢江絕唱》:展現三千里漢江與中國時代的風雲變幻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 (劉穎穎)由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和作家出版社主辦的楊志鵬作品《漢江絕唱》研討會近日在中國作家協會舉行。 《漢江絕唱》為讀者提供了開闊的人文視野和豐富的文學...[詳情]

中國格薩爾史詩搶救保護取得新成果

新華社西寧6月4日電(記者白瑪央措)記者近日從青海省格薩爾史詩保護研究中心獲悉,兩部《格薩爾》珍貴原始版本已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專家認為,兩部典藏書籍的出版,對文化傳承保...[詳情]

吳承硯畫展觀後記

出門三件事,畫畫畫:講畫、聽畫、看畫。開始準備畫展,沒事少出門了,今天中午看一個談畫的場地,下午聽梅齡姊講尼德蘭藝術,傍晚來看吳承硯先生的畫展。 吳承硯老師與單淑子老師是...[詳情]

2023青年學者論壇成功舉辦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二○二三青年學者論壇二日下午在中國文化大學曉峰紀念館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文化大學文學系主辦,旨在激發青年學者的學術潛能,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學...[詳情]

逾300名專家學者匯聚澳門探討中國語言學

本報澳門5月29日電 (記者富子梅)為期3天的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第29屆年會27日在澳門科技大學拉開序幕,逾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參與這一學術盛會。 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在開幕...[詳情]

丝路艺汇丨方爱生书法艺术作品赏析

方爱生,生于山东曹县,历任陕西省复员退伍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办公室主任、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等职。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美中油画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