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3日宣布,將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皮埃爾·阿戈斯蒂尼 (Pierre Agostini)、費倫茨·克勞斯 (Ferenc Krausz) 和安妮·盧利爾 (Anne L』Huillier),以表彰「為研究物質中的電子動力學而產生阿秒光脈衝的實驗方法」。
據澎湃新聞消息,2023年每項諾貝爾獎的獎金由去年的1000萬瑞典克朗,增加到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20萬元。
物理學獎是瑞典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在遺囑中提到的設立獎項的研究領域之一。
「上述利息應分為五等份,分配方式如下:/- - -/一份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在巴黎簽署了他的第三份,也是最後一份遺囑,將他留下了大部分財富用於設立一系列獎項,即諾貝爾獎。
據諾貝爾獎(The Nobel Prize)官網此前公佈的數據,1901年至2022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116次,共221人獲得該獎項;共有4名女性獲得過該獎項。
此前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物理學家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915年,與父親一起獲得諾貝爾獎時,他年僅25歲。此前最年長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美國物理學家阿瑟·阿什金(Arthur Ashkin),他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96歲了。
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 )是唯一一位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分別是在1956年和1972年。
1956年,美國的三位物理學家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約翰·巴丁(John Bardeen )和沃爾特·豪瑟·布拉頓(Walter H. Brattain)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人平分獎金,以表彰他們對半導體的研究和對晶體管效應的發現。
1972年,美國的三位物理學家約翰·巴丁 (John Bardeen)、萊昂·尼爾·庫珀 (Leon Neil Cooper)和約翰·羅伯特·施里弗 (John Robert Schrieffer)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人平分獎金,以表彰他們共同提出BCS超導理論。居里夫人(Marie Curie)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一次是1903年物理學獎,一次是1911年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