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智能時代奔你而來——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繪」出發展新圖景

2021-05-21 08:48    作者:毛振華、王井懷、宋瑞   來源:新華網   VIEW:


  新華社天津5月20日電  賦能新發展、智構新格局。從「刷臉」乘車到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從智能家居到萬物互聯的智慧城市,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驅動下,人工智慧科技近年來不斷躍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帶你走進20日在天津開幕的第五屆世界智能大會現場,觸摸發展的脈搏。
  5月2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觀眾在會場外觀看世界智能大會開幕式。新華社發(孫凡越 攝)
  新生活:智能驅動未來觸手可及
  相隔千里拍攝一張全家福,觀看足球比賽隨心選擇畫面視角,家中小朋友偷吃冰激凌時雪櫃會發出警報……在海信展臺前,海信網路科技副總裁孫永良將這些「黑科技」應用娓娓道來,背後提供支撐的,正是海信充滿智慧與想象的「家庭大腦」。
  「最常見的語音、圖像、視訊等先進識別技術,已經廣泛集成到手機、汽車、機器人中,融入商業和社會服務各個領域。」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說。
  化妝「手殘」?智能美妝鏡通過分析面部比例,自動匹配適合妝容,還附帶美妝教學視訊;穿搭「無感」?搭載智能技術的3D雲鏡化身專屬形象管理師,自動測量體型數據,推薦不同款式著裝……
  在世界智能大會現場,智能科技新成果目不暇接。市場源源不斷輸出創新科技與產品,不斷滿足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教師在智慧教室揮動手臂實現螢幕翻頁;互聯網醫生線上問診,將「望、聞、問、切」的傳統診療手段遠程實現……智能化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層出不窮,深刻改變生活,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動力。
  5月2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在展示「神工三號」腦控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系統。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智能技術已經逐漸走向高端市場,催生更多創新應用及業態,進一步走進大眾生活,惠及民生。」南開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教授孫寧說。
  在智能科技賦能下,智慧生活也變得更有品位。
  位於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的智慧小區內,紅色智慧跑道上搭載的攝像頭,可以通過人臉識別技術自動記錄居民的運動數據,指導其開展健身活動,一旁的智能健身設施還能計算其運動消耗的熱量。「智能化設備讓我們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智慧福利。」社區居民李阿姨說。
  5月2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參觀者觀看一款四足機器人展示。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法國學者、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線上上表示,世界正經歷巨變,讓能源得到合理利用,水資源得到智能管理,人工智慧賦能下建設可持續的智慧城市就顯得尤為重要。
  新經濟:智能製造玩轉「黑科技」
  工廠不需要人,機器相互配合生產,品質由智能機器把控——這座「黑燈工廠」不是電影中的未來世界,而是大會上小米集團展示的智能工廠。
  「除極個別外,智能工廠的設備都是小米自己或投資的企業研發,國產化程度非常高。」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說。
  人工智慧發展迅猛,未來已來。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產業規模1565億美元,增長率為12%。
  「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是推進製造強國戰略的主要技術路線。」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點明人工智慧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工智慧賦能,中國智造已然騰飛。
  四濺的鐵花,高高的鐵爐,是傳統工業的代表。如今,鋼鐵插上人工智慧的翅膀。在阿里雲展位,螢幕上新天鋼集團的各項煉鋼數據不停變動,噸鋼電耗、鐵水單耗、連鑄機拉速等數據一目了然。這是阿里云為新天鋼集團打造的工業大數據平台。「通過智能化改造,一座年產量600萬噸的鋼鐵廠一年可降低成本2000多萬元。」阿里雲工業行業高級經理董傑說。
  從海爾衣聯網到中建五局智慧工地,再到天津港5G賦能智慧港口,智能驅動經濟發展的案例在此屆世界智能大會上比比皆是。
  五月津城,綠意盎然。中新天津生態城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在屋頂沐浴著陽光。光伏座椅、光伏垃圾桶、光伏路面、光伏玻璃等聚集在小院中。
  「這是天津市第一家現實應用的零能耗建築。」國網(天津)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於波說。人工智慧技術讓零能耗成為可能,低碳生活不再遙不可及。
  創新,無處不在。在5G未來工廠,無人搬運車來回穿梭、5G遠程駕駛十幾公裡外的無人汽車、手機下單個性化產品後企業自動生產並配送……
  「未來工廠接到訂單後,製造流程全部是智能化的。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將是今後工廠的發展方向。」天津聯通政企客戶事業部總經理陳鳳衍說。
  「今天的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互聯網產業市場,市場的需求必將催生創新科技、創新產品,為全球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具有中國特色的樣本和方案。」萬鋼說,「立足中國開放的環境和市場優勢,我們要堅持全球胸懷,創新自信,更加積極融入國際人工智慧的創新生態。」
  新期待:自主突破再邁新臺階
  「競逐人工智慧藍海是一道必答題,不是選擇題!」展望未來,隨著5G商用普及和人工智慧技術迅猛發展,手握智慧家庭入口智能電視的海信集團控股公司高級副總裁陳維強滿懷信心。
  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正重塑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業務、新模式和新產品,與社會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加速落地應用。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部門發布的《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顯示,過去十年,全球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超52萬件,中國專利申請量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到全球總量的74.7%。
  自然語言處理、芯片技術、機器學習……中國在十幾個人工智慧領域長板不斷延長。在人機交互、知識工程、計算機圖形、計算理論等領域尚需努力。
  「缺芯」之痛猶在,工業機器人是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的關鍵要素,作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和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化率不足30%。
  與此同時,IBM宣布推出全球首個2納米芯片技術不久,臺積電在1納米以下製程取得重大突破,向著「摩爾定律」的極限發起衝鋒。
  鮮明對比背後,是必須改變的決心與勇氣。「人工智慧要聚焦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成果落地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充分發揮智能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賦能倍增作用。」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認為。
  萬鋼指出,人工智慧領域還需要突破若干前沿科學和關鍵技術。「有效地將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相結合,構建知識群、技術群、產業群互動融合的,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高水準開放的、創新的生態系統。」
  在中國智能製造版圖中,智能硬體、智能軟體及智能產業人才,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及生態鏈。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說,最核心的是智能產業人才。「中國突破智能產業瓶頸關鍵,就在於如何打造一支優秀的智能產業人才隊伍來。」
  5月2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消毒機器人在世界智能大會會場工作。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圖靈獎獲得者約翰·霍普克羅夫特在視訊連線中表示,中國需要提昇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領域本科教育的水準,並擴大其規模。
  周濟認為,未來15年,正是智能製造這個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製造業必須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集中優勢力量打一場戰略決戰,推動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進入世界產業鏈的中高端,實現中國製造業的「開道超車」。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