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突破500斤!南繁育種試驗大豆畝產創新高

2021-08-12 08:58    作者:金 鳳   來源:科技日報   VIEW:


  團隊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三亞市崖州區基地將1356份適合南方地區種植的大豆種質資源進行適應性鑑定,並從其中遴選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從種植到收穫,前後接近3個月,時間相比其他地區縮短20天到40天。
  近日,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獲悉,該校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三亞市崖州區壩頭熱帶大豆優良品種選育試驗基地進行的大豆南繁育種,小區測產試驗畝產超500斤,遠超國內平均畝產270斤的水準。
  「桂豆105」畝產達649斤
  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收穫後,冬季到亞熱帶或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採用南繁方式1年可繁育兩到三代,加速育種過程,縮短育種年限。
  「大豆的南繁對氣溫要求較高,科研人員一般選海南三亞市作為最佳南繁基地。三亞具有得天獨厚的光照氣溫優勢,對加速大豆育種進程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劉方東博士介紹,三亞春季氣溫高、日照時間短。氣溫高有利於大豆的快速生長,日照時間短有利於縮短大豆種植時間,降低大豆株高和防止大豆倒伏,實現大豆的短期成熟。
  蓋鈞鎰院士介紹,團隊從今年3月份開始,在三亞市崖州區基地將1356份適合南方地區種植的大豆種質資源進行適應性鑑定,並從其中遴選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從種植到收穫,前後接近3個月,時間相比其他地區縮短20天到40天。
  「這是團隊第一次嘗試在海南進行春季大豆南繁育種,由於試驗基地前茬為瓜菜,蟲害極其嚴重,對大豆的苗期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通過多種農藥配伍交替使用,我們抑制了害蟲的進一步危害,使得試驗結果基本達到預期目標,4份大豆品種的畝產超過500斤,其中『桂豆105』畝產為649斤。」劉方東說。
  據瞭解,今年3月,依託南京農業大學三亞研究院,南京農業大學熱帶大豆選育團隊進入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基地開展大豆育種攻關工作。隨後,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在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種植大豆15畝,包含1356份大豆種質資源。
  創新栽培和管理方式
  在低緯度地區,如何突破春播大豆的產量瓶頸?劉方東說,團隊採用了諸多適應海南三亞氣候特點和自然環境的栽培與管理方式。
  「為了應對海南春季乾旱少雨和多草害,我們採用了高密度起壟覆膜栽培。所謂的高密度,指的是將國內普遍採用的每畝1.2—1.8萬株增加到了每畝3.5萬株。」他說。
  而起壟覆膜是將地膜覆蓋在起壟的田塊上,沿著地膜播種、灌溉,這樣可以防止草害,而且土壤中水分的保持時間更長。
  其二是高頻率施藥全程保護。「面對極其嚴重的蟲害,我們從播種的第7天開始,循環噴施具有觸殺、胃毒等效果的多種農藥,殺滅蟲卵及害蟲,抑制蟲卵孵化或抑制幼蟲蛻皮生長。通過多次多種農藥的循環交替配合使用,達到抑制蟲害的效果。」劉方東說,他們在幼苗期2—3天噴洒一次農藥,逐次提高農藥濃度,採用短間隔多次噴藥應對嚴重的蟲害和可能產生的藥害。
  隨後,他們將噴洒週期延長到7—10天噴洒一次,採用高濃度長間隔噴藥方式應對人工成本的增加。「針對新環境新命題,採用適應于新環境氣候特點的栽培和管理方式是產量突破的關鍵。」劉方東說。
  大豆是中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每年需求量約1.1億噸左右,目前90%以上的大豆需要進口。
  「南京農業大學目前在三亞進行的大豆試種,是為了提高大豆的單產和品質,優化品種結構,這對於保障大豆產業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蓋鈞鎰表示,目前第一季的試驗基本成功,今年冬天團隊會再種第二季,同時拿到廣西試種,如果成功,將會進入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推廣種植,這將有效減少我國對美洲進口大豆的依賴。
  「種業是三農的基礎,只有種業振興了,才能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即用少量的土地生產高產、優質的農產品。」蓋鈞鎰院士介紹,南京農業大學國家大豆改良中心從1984年起,便開始了我國南方大豆地方品種的搜集、保存和研究,目前共搜集研究了大豆地方品種7000餘份,在大豆主產區東北、黃淮和南方地區選育新品種30個,大大推動了大豆的種質資源保護、品種創新和產業發展。
  目前,團隊正積極應對國家戰略需求,依託學校三亞研究院,大力推進大豆南繁育種試驗,並與植物保護等專業的研究團隊進行多學科合作,推動優質高抗品種的創新開發。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