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天外來客」講述太陽系「童年」故事

研究人員提出,原行星盤氣體的外流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參與了早期太陽系的塑造,影響了小天體和行星的形成。他們從隕石同位素含量兩極化的現象入手,推演太陽系形成之初的500萬年間...[詳情]

中國科學家實現水波單向傳播

海洋是人類活動重要場所,如果能靈活控制水波傳播方向,減少海浪對相關設備的侵襲,將極大便利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保護也有積極意義。近日,廈門大學陳煥陽教授課題組借鑑人工表面等...[詳情]

「中國天眼」探測到「黑寡婦」脈衝星新現象

近日,中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天眼」,首次探測到了緻密雙星系統中等離子體的極端湍流現象,為「黑寡婦」脈衝星的掩食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天文學專業學術期刊《皇...[詳情]

異構計算:算力突破新抓手

高性能計算類應用的發展,驅動算力需求不斷攀升,但目前單一計算類型和架構的處理器已經無法處理更複雜、更多樣的數據。數據中心如何在增強算力和性能的同時,具備應對多類型任務的處...[詳情]

中國科學家研製新材料 有望助力「雙碳」和太空探測

新華社合肥5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周暢)白天可比環境溫度高170攝氏度,夜晚可比環境溫度低20攝氏度,無需外部能源消耗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裴剛、研究員鄒崇文等人研製出一種分...[詳情]

全球變暖結局如何?地球3億年前給出參考答案

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經發生過的碳排放與全球變暖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將有益於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當前在冰室氣候下地球系統內部的關聯與反饋機制,從而更加準確地預測全球氣候環境變化...[詳情]

藻類系統「變身」可再生生物光伏電池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廣泛存在的藍綠藻為微處理器持續供電了一年,過程中只使用環境光和水。該系統具有以可靠和可再生方式為小型設備供電的潛力。該研究近日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詳情]

量子自旋液體基態首次觀測到了

由來自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誌上撰文稱,他們在磁性材料Ce2Zr2O7上首次觀測到了「量子自旋液體基態」,最新研究有望為量子計算機設計...[詳情]

AI算法實現光速級地震監測

科技日報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對大型地震的演化進行準確地實時估測,這個經過訓練的機器學習模型能測定以光速傳...[詳情]

研究成果竟能「進入」手機 中國散裂中子源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散裂中子源進行的實驗看似高深,但其中一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中子散射是研究手機鋰電池的利器。 陳和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 「近期,中國散裂中子源...[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