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中國科學家首次製備出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與合作者合作,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研究成果日前線上...[詳情]

中國科學家提出決定細菌大小的全新公式 一個挑戰學術權威「指路牌」的樣本

前不久,一則中國科學家挑戰兩大法則提出全新公式的消息,在微生物圈泛起波瀾,引發關注。 這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劉陳立帶領科研團隊,...[詳情]

海底1萬米!中國載人深潛將赴科研「無人區」

海鬥深淵 全球深度大於 6000 米的海溝共有 37 條,這些海溝所在的區域被稱作海鬥深淵,簡稱深淵。海底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然而,隨著人們對深淵展開科學調查,一些認識正在...[詳情]

中國科學家找到攻克小麥赤霉病的「金鑰匙」

新華社濟南5月22日電(記者 葉婧)22日最新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孔令讓團隊在小麥赤霉病研究領域的重大成果:首次從小麥近緣植物長穗偃麥草中克隆了小麥抗赤...[詳情]

給珠峰量「身高」具有什麼意義?為啥從黃海測起

現在珠穆朗瑪峰(以下簡稱珠峰)「身高」到底是多少?這是許多人關心的話題。 根據天氣狀況,近期 2020 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的 12 名隊員將對珠峰的峰頂發起衝擊,有望實現我國專業測繪人...[詳情]

「天琴一號」完成在軌技術驗證 結果優於任務目標

新華社廣州5月21日電 中山大學校長、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畫」首席科學家羅俊2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披露,經過多方評估,去年年底發射升空的技術試驗衛星「天琴一號」六大技術在軌驗證...[詳情]

笛子里的物理問題

笛子作為一種樂器,歷史悠久。在古代,人們曾用較長動物的骨骼,如鳥類的翅骨、腿骨製作笛子。在河南舞陽縣挖掘出的豎吹骨笛,就是用鳥禽肢骨製成的,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到了今...[詳情]

「墨子號」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詳情]

一顆號稱「引力王」的系外行星驚現

開普勒-88d和系統內其他二星的比較。圖片來源:太空網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消息稱,一組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200多光年的位置,新發現一顆系外行星,其質量達到「太陽系行星之王」——木星質...[詳情]

清華大學團隊首次發現脈衝星新現象

新華社北京5月12日電(記者 孫琪)清華大學天文系教授馮驊團隊成果11日登上《自然·天文》雜誌。其主導的「極光計畫」通過X射線偏振探測器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