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基礎研究可能創造意想不到的效益

「在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這種具有超高技術指標要求的大裝置的牽引下,國內已有技術水準可以更上一層樓,同時國內沒有的技術有望實現國產化。」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詳情]

全球可再生能源快速普及

近年來,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世界各國加快行動遏制氣候變化的必要性顯著上升;俄烏衝突也讓世人再次認識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鑑於此,全世界正在加快推動能源穩定供給和脫碳的步伐,可...[詳情]

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明年啟動 養老「第三支柱」再增動力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決定自2023年1月1日起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本次試點將在北京市、上海...[詳情]

進行資源調查,開展遷地保護,持續推進植物多樣性保護 國家植物園 講好中國植物故事

珙桐 分類地位:藍果樹科,珙桐屬 鑑別特徵:落葉喬木,高1520米;葉互生,闊卵形或近圓形,邊緣有粗齒;頭狀花序近球形,具2枚淡綠色至乳白色的大苞片;花期4月 生活習性:生於海拔15...[詳情]

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年收入近3萬億元,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超過1300萬—— 匠心技藝 創新傳承

工藝美術是民族文化的生動表徵,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今年,中國工藝美術館開館,《關於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印發,新一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產生,全國...[詳情]

台灣新生報2022年12月6日一版

屏東縣府勇奪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卓越獎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舉辦的「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項評選,屏東縣府奪得縣市組卓越獎。 屏東縣府局...[詳情]

吉林磐石紅石砬子發現3000餘處抗聯遺蹟

記者日前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吉林省抗聯遺址的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考古人員在對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已發現3000多處抗聯相關遺蹟,是國內目前現存規模最...[詳情]

航天員陳冬出艙 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

陳冬是中國首個在軌駐留時間超過200天的航天員。(記者李國利、溫競華、黃一宸) 12月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這是航天員陳冬安全順利出艙。新華社記者 連...[詳情]

中國科學家利用創新技術揭示細胞也會「孟母三遷」

新華社上海12月3日電(記者張建松、丁汀)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斌,帶領張少華、趙歡等研究組成員,開發了一種獨特的遺傳操作技術鄰近細胞遺傳學技術。研究組利...[詳情]

中國科學家在超導系統中實現量子對抗機器學習

隨著發展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戰略,兩者交匯而生的量子人工智慧更是發展迅速。但由於神經網路容易受到對抗擾動的影響,量子人工智慧技術的安全性成為研究熱點。 近...[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