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文化 >

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式英語」?

2021-01-23 09:45    作者:吳婧   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VIEW:



前不久,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牛津英語詞典》收錄了「中式英語」(Chinglish)的短語「add oil(加油)」;此事引發不少國際媒體的關注,也引起人們再度對中式英語的思考。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客觀理性地看待這種英語?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中式英語(也稱「中國英語」),指帶有漢語語音、語義、文法、語用等特色的英語,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國別變體。它的詞語通常採用音譯、意譯、音意合譯、音譯加詞綴和語義再生這五種方式來產生,或多或少都經過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如最新出現的「Chinese Baijiu(中國白酒)」。

中式英語不但豐富了英語的內容,還擴大了英語的影響範圍。近年來,中式英語在中國本土非常火爆,而且開始走向英語世界。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戴維•克里斯特爾先生曾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式英語必將給「標準英語」(Standard English)帶來巨大影響。目前,英語的全球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時,英語在加速全球化的過程中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牛津英語詞典》編輯部主任卡斯帕•格拉斯沃先生曾表示,中式英語反映了中國英語學習者的使用習慣和特色,它被認為是英語作為全球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成為了牛津詞典一大語言材料來源。有趣的是,英國《衛報》曾認為該詞典收錄的中式英語詞語「guanxi(關係)」是中國文化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obal Language Monitor)從全球視野和英語發展的角度給予了中式英語熱情洋溢的高度評價;該機構主任保羅•佩亞克先生曾聲稱:中式英語正在促使英語產生深刻的變革,大量的漢語詞語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語最主要的來源,比率可達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美國「教育服務考試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的執行副總裁沃爾特•麥克多納先生曾說過:「如果中式英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學術界和高等教育中,教育服務考試中心將把中式英語融入託福考試中。」他認為託福考試應真實地反映國際英語的變化。

一些有影響力的中式英語,如「paper tiger(紙老虎)」、「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已成為標準英語,並被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值得一提的是,由美籍華裔著名劇作家黃哲倫先生創作的舞臺喜劇《中式英語》更是讓中式英語名氣飆漲。

對於中式英語的使用問題,人們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贊成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國際英語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變化的真實寫照,應給以寬容和肯定;另一種是反對使用中式英語,認為它是一些人對英語使用不熟悉而造成不合乎英語習慣的一種表現,應受到指責和排斥。

其實與所謂的「典範英語」(Good English)相比,許多英語國別變體,如印度英語、南非英語、新加坡英語、墨西哥英語等都存在著語言上的偏差,中式英語也不例外;由於牠們並不是英語變體的主體特徵,通常不會影響交流或引起誤會。目前,雖然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仍是全球英語的主流,但牠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他變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快速的發展。

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曾指出,人們應當以寬容、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生存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不過它的優勝劣汰,也需要給以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調節,這樣才有利於語言的健康發展和人們的溝通交流。

筆者認為,只有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式英語,才能使這種英語國別變體在現實交流中得以發展和豐富。雖然中式英語當下還處於一種不完善的發展階段,但它作為全球英語大家庭中的一員,必定會逐漸變得成熟,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而成為未來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

文/吳婧(作者單位: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暨社會科學院)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