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科學 > 心理學 >

工業心理學

2019-10-25    作者:中文百科香港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工業心理學(英語:industrial psychology),應用於工業領域的心理學分支。主要研究在工作中人的行為規律及其心理學基礎,並將所獲得的行為準則運用於工業生產領域,解決人類工作中的問題。工業心理學包括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消費者心理學等。

保證工業生產活動的安全、高效、舒適是工業心理學的中心問題,它關注的是提高人類的工作、生活質量。隨著生活水準的普遍提高,人們不僅要求工作環境適合生理上的需要,而且日益重視工作者心理上的需要,如重視工作內容的豐富化,減少簡單、重複的勞動,提高工作本身對人的意義,增加工作者的滿意度等。實驗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如經典的心理物理法、反應時、學習遷移等,廣泛地運用於工業心理學的研究,對工業心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被稱為「工業心理學之父」的H.閔斯特伯格在1912年出版的《心理學與工業效率》一書中,論述了對人類行為進行科學研究,以發現人類行為的一般模式,解釋個人之間差異的重要性。該書內容包括:(1)最適合的人,即研究工作對人的要求,識別最適合從事某種工作的人應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特點。(2)最適合的工作,即研究和設計適合人工作的方法、手段與環境,以提高工作效率。(3)最理想的效果,即用合理的方法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工業心理學發展的第一個浪潮源自「泰勒制」的出現,F.W.泰勒進行了開創性的時間分析研究,他推崇的科學管理引發了一場管理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和潛艇的出現以及軍隊裝備的機械化,促進了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戰後美國總結了大戰期間的經驗,並在軍工、民用工業中廣泛加以推廣,人的因素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英國為解決工人因加班加點而出現的疲勞問題,成立了疲勞研究部。1922年該部改屬國家醫學委員會。劍橋大學教授C.S.邁爾斯在倫敦成立了工業心理研究所,為企業及各種工作進行諮詢服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動員了200萬人參戰,為甄別兵種進行了大規模的智力測驗。此後人事心理學就成為最廣泛的研究課題。許多國家都利用工業心理學為戰爭服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如資訊論、系統論、控制論等也影響著工業心理學的發展方向。特別是機械工業過渡到自動化生產以後,人遠離被操縱的對象,監控成為人的主要操作方式。此時人與機器設備之間的資訊傳遞和互相適應是保證一個大系統的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前提。工程心理學把認知心理學的成果及客觀分析人的心理過程的方法應用於解決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大型國防工程。發展趨勢是把人機系統擴大為更全面的人–機–環境–社會系統。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人與計算機的交互作用將是今後工業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中國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張耀翔作過關於商店招牌的調查;1935年陳立、周先庚等到機車廠進行了勞動環境、庫存管理以及疲勞的實驗研究,對紡織業的室溫、照明和選擇工人測驗等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同年陳立出版的《工業心理概觀》是中國第一本工業心理學專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工業心理學研究有了較快的發展。50年代,陳立等進行了紡織工訓練等研究;李家治、徐聯倉等開展了防止事故、操作合理化、發明創造等研究。60年代,曹日昌、荆其誠等進行了電站中央控制室設計的心理學研究;曹傳詠、朱祖祥等進行了航空工程心理學研究;李家治、徐聯倉等進行了鐵路信號設計的研究等工作。

參見條目

心理學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