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列表

推荐酸、甜、苦、咸、鮮……還有什麼味?科

20世紀初,日本科學家池田菊美首次提出將鮮味作為除甜...[详情]

智能汽車成傳感器企業布局重點

對於很多車規級傳感器的從業者來說,2021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2019年開始,國內汽車廠商為國內車規...[詳情]

2022年世界科技形勢展望:科學抗疫爭朝夕 九天攬月不是夢

在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陰影籠罩下,世界跨入2022年。很多人心中都有疑問:新冠疫情能否在新...[詳情]

人工智慧來助力 科學研究更順利

人工智慧(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科學的主要分支,也是當今最前沿的高新技術;...[詳情]

人工智能来助力 科学研究更顺利

人工智能(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分支,也是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詳情]

「媽祖」填補我國海洋環流數值預報領域空白

12月29日,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質量守恆海洋環流數值模式『...[詳情]

「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岩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否借鑑

古往今來,人類探索長生不老的腳步一直未曾停歇。然而對於扭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人類至今依然...[詳情]

中國科學家實現單離子超分辨成像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詳情]

美國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順利發射入軌

美國建造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25日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並順利入軌。科研人員期待...[詳情]

彌補傳統觀測方法不足 加速生命科學領域研究 人工智慧預測蛋白質結構

近日,人工智慧企業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的深度學習蛋白質摺疊預測平台在國...[詳情]

2021年突破極限的6大科學紀錄

人類每年都在創造歷史,科學家們也在不斷創造新紀錄,今年也不例外。 美國《科學新聞》雜誌網站...[詳情]

新技術讓3D打印生物組織更方便存儲

據21日《物質》期刊上的最新論文,美國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將3D生物列印...[詳情]

世界上最長柔性纖維電池問世

據2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的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最...[詳情]

《科學》公佈2021年度十大科學突破

北京時間17日,《科學》網站公佈了2021年度科學突破評選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科學界有哪些重...[詳情]

科學家用鴕鳥蛋抗體開發新冠口罩

原標題:科學家用鴕鳥蛋抗體開發新冠口罩 新冠病毒樣本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光。 圖片來源:《日本...[詳情]

新型智能屋頂塗層可全年節能

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四季皆宜的智能屋頂塗料,可以在不消耗天然氣或電力的情況下,讓家裡的溫...[詳情]

黑科技材料AIE,如何精準殺死癌細胞?

導讀: 今天為你推薦的是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化學工程師孫亞飛老師發布的《材料科學前沿報告》...[詳情]

中國碳市場成交量突破億噸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弦)全球最大碳市場迎來全新時刻:隨著首個履約期將至,交易活躍度與日俱增...[詳情]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鑑定出 全球首個「不裂」結構油菜品系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彤、通訊員餘波)油菜是國產植物油第一大油源,而油菜籽在生長中角果常常炸...[詳情]

首款可實時測量光電場的光示波器出現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開發...[詳情]

中國工程院院刊發布「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操秀英)12月14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評選的「2021全球十大...[詳情]

控制量子計算的新超冷微波源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自然電子學》10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芬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電路,可...[詳情]

基因編輯「流水線」 助力作物病害防控

華中農業大學謝卡斌課題組開發出一套名為「FLASH」的基因編輯「流水線」,不僅優化了整個基因編輯...[詳情]

把高放廢物深埋地下 科學「挖坑」有講究

高放廢物的全稱是「高水準放射性廢物」,它是一種對環境具有較大潛在危害的放射性廢物。其中,「...[詳情]

mRNA疫苗、首款瘧疾疫苗、基因療法首次用於人體…… 《大眾科學》評出2021年十大醫療突破

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列出了今年十大醫療健康領域的創新技術和產品,包括mRNA新冠疫苗、...[詳情]

鋰電池成本高候選元素前景看好,鎂鋅鈉電池受追捧

如今,鋰電池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廣泛應用於手機、電腦、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等...[詳情]

可控蛋白質功能的納米「計算機」研製成功

創建用於精準醫療的納米級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療機構的夢想。現在,美國賓夕法...[詳情]

美容界「抗衰之王」富勒烯讓鑽石不再易碎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來自中國、德國和美國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製造不易碎鑽...[詳情]

月球表面發現「天外來客」

月球表面有「天外來客」嗎?「天外來客」能為月球提供水?基於「嫦娥四號」獲取的具有超高空間分...[詳情]

全球變暖致信天翁「離婚率」上升

超過90%的鳥類是一夫一妻制,且大部分都對伴侶忠貞不二。其中,信天翁更是典型代表。信天翁夫婦很...[詳情]

新研究稱地球水源或來自太陽

據29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論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地上的水可...[詳情]

首個量子科技博士點落戶中國科大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佈2020年度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全國共新增54個學位點,...[詳情]

「脆弱」的量子比特,如何成為量子計算「主心骨」

近來,有關量子計算的新聞不斷刷屏。量子計算機的突破,為我們描繪著更快、更強的未來計算場景。...[詳情]

用水從岩縫驅趕油氣,可以做到如此精細

一直在井口站了8個小時的張濤,是被帶隊的賈德利博士挖開沒過腳面的黏稠原油拽出來的。「沒人幫...[詳情]

北京冬殘奧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舉行 火炬接力計畫發布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倒計時100天主題活動24日晚在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舉行...[詳情]

2022年人工智慧領域發展七大趨勢

人工智慧已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具革命性的技術之一。「人工智慧是我們作為人類正在研究的最重要的...[詳情]

港中大(深圳)4人次入選2021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

11 月 23 日,記者從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獲悉,2021 年度全球 高被引科學家 名單近日發布,港中大(...[詳情]

量子精密測量為暗物質搜尋提供新手段

科技日報合肥11月22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彭新華教授研究組與...[詳情]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温州举行

【記者王輝丹、特約記者鄒偉宗/溫州報導】由溫州醫科大學主辦,溫醫大附屬第二醫院、育英兒童醫...[詳情]

科學家研製納米機器人,未來或可用於各類場景

日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的納米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控制參與細胞運動...[詳情]

科学家研制纳米机器人,未来或可用于各类场景

日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纳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控制参与细胞运动...[詳情]

可控蛋白質功能的納米「計算機」研製成功

創建用於精準醫療的納米級計算機,長期以來一直是許多科學家和醫療機構的夢想。現在,美國賓夕法...[詳情]

最強超導量子計算機「上新」了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15日報道,IBM公司宣稱,其已經研...[詳情]

三十年前理論預測的西格瑪孔首獲證實

科學家之前認為,觀察亞原子結構超出了目前直接成像方法的分辨率能力,幾乎不太可能實現。然而,...[詳情]

95%是最新發現!迄今最大時域多星光譜星表發布

利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中分辨率光譜數據,來自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了3133顆光譜...[詳情]

雲南天文臺發現形成太陽暗條的觀測證據

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獲悉,研究人員近期發現了色球蒸發及日冕凝聚導致太陽暗條形成完...[詳情]

量子計算機模擬重子首次實現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11日報道,加拿大和英國科學家首次在量子計算機上模擬了基本量子粒子重子,...[詳情]

飲食中的棕櫚酸增加癌症擴散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一項研究,揭示了棕櫚酸如何改變...[詳情]

航天員拍到的地球外層發光邊界是什麼

就在不久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了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軌拍攝的照片,很多人注意到一個細...[詳情]

海洋中或堆積了2.8萬噸新冠廢物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日報道,中美科學家攜手建立的新模型顯示,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間,超過28000噸...[詳情]

可視化三維胃類器官 揭示細胞更新質量控制新機制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細胞動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生命科學學院姚雪彪、劉行、臧建...[詳情]

無需幹細胞 肌肉自我修復新機制發現

肌肉在被損傷或劇烈運動後,要依賴幹細胞完成複雜的再生過程。葡萄牙分子醫學研究所和西班牙龐培...[詳情]

距地128億光年星系中發現水

根據位於智利沙漠的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2F亞毫米波陣列(ALMA)最新觀測結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詳情]

進入遙感軌道 火星環繞器開啟新一輪科學探測

11月8日,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以下簡稱八院)抓總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環繞器成功實施第...[詳情]

「元宇宙」即將來臨,應該如何抓住機遇?

近來,全球颳起了一陣「元宇宙」(英文Metaverse)的熱風,這一概念在科技圈和投資界最近是很火的。人...[詳情]

“元宇宙”即将来临,应该如何抓住机遇?

近来,全球刮起了一阵元宇宙(英文Metaverse)的热风,这一概念在科技圈和投资界最近是很火的。人人都...[詳情]

火星隕石「流浪」到地球之謎首次破解

火星上的托廷隕石坑。圖片來源:CNET網 地球在過去的數十億年裡遭遇過無數隕石撞擊,其中一些隕石...[詳情]

火星隕石「流浪」到地球之謎首次破解

火星上的托廷隕石坑。圖片來源:CNET網 地球在過去的數十億年裡遭遇過無數隕石撞擊,其中一些隕石...[詳情]

用磁場做導航 納米機器人精準搏殺腫瘤細胞

團隊用靶向給藥微納米機器人在小鼠身上做了實驗。他們用了乳腺癌細胞種植的皮下腫瘤模型,對30隻...[詳情]

納米線技術能將太陽能電池效率翻倍

科技日報北京11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挪威科技大學(NTNU)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使用半導體納米線材...[詳情]

人工智慧技術助力新冠疫情研究

作為一門高新技術,人工智慧(AI)在醫療健康領域,尤其在這次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中身手不凡,發...[詳情]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新冠疫情研究

作为一门高新技术,人工智能(AI)在医疗健康领域,尤其在这次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中身手不凡,发...[詳情]

空氣燃料實驗系統「夢想成真」

太陽能燃料系統。該裝置位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器實驗室大樓樓頂。圖片來源:蘇黎世聯邦理工學...[詳情]

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好它非下苦功夫不可

數學(英文Mathematics,簡稱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資訊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在人類歷...[詳情]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它非下苦功夫不可

数学(英文Mathematics,简称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在人类历...[詳情]

全球首次實現規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與北京首鋼朗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月30日聯合宣布,經多年聯合攻關,...[詳情]

中國發現地球已知最早苔蘚蟲化石

本報西安10月30日電(記者張哲浩 通訊員李琛)北京時間10月27日晚,《自然》雜誌以長文形式刊發了西北...[詳情]

參訪福州馬尾區重點引進的台資項目

第九屆海峽青年節 兩岸媒體福州行參訪福州馬尾區重點引進的台資項目...[詳情]

第九屆海峽青年節 兩岸媒體福州行參訪福順半導體公司

第九屆海峽青年節 兩岸媒體福州行參訪福順半導體公司...[詳情]

有了這種合成酶,水稻可以耐鹽了

記者2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調控與改良創新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詳情]

新「現身」兩顆小行星表面85%是貴金屬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近日報道,科學家利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於夏威夷的紅外望遠鏡設...[詳情]

中國在兩種物理體系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

10月25日,著名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同時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兩篇論文,文章表明,隨...[詳情]

人工智慧時代的語言科學研究

當前,人類社會已進入人工智慧時代。在這一時代,各門學科將發生重大變革,語言科學(或稱「語言...[詳情]

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科学研究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这一时代,各门学科将发生重大变革,语言科学(或称语言学...[詳情]

唐本忠、俞書宏、黃維、趙東元、江雷等入圍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中化學學科前十

材料化學快訊材料化學快訊 近日,國內全球學者庫網站公佈了「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排名」,依照學...[詳情]

新技術識別大腦「指紋」只需100秒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指紋」,而且該指紋會隨...[詳情]

美「露西」號開啟12年太空旅程 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群

10月16日,美國航天局「露西」號太空探測器搭乘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宇宙神5」型火箭從美國佛羅...[詳情]

數學模型與諾貝爾獎

最近,2021年諾貝爾獎授予自然科學及經濟學的得主,這些得主的研究工作幾乎都與數學模型有關。下...[詳情]

数学模型与诺贝尔奖

最近,2021年诺贝尔奖授予自然科学及经济学的得主,这些得主的研究工作几乎都与数学模型有关。下...[詳情]

人形機器人已經到來 它會成為人類的幫手

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雙足機器人(LEO),結合了雙足行走與飛行兩種運動...[詳情]

人形机器人已经到来 它会成为人类的帮手

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双足机器人(LEO),结合了双足行走与飞行两种运动...[詳情]

人工智慧技術助力數學猜想證明

將人工智慧(AI)這一高新技術引入數學猜想證明,是當代數學研究的前瞻性探索之一。如今人工智慧...[詳情]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数学猜想证明

将人工智能(AI)这一高新技术引入数学猜想证明,是当代数学研究的前瞻性探索之一。如今人工智能...[詳情]

中國科學家發現4.3億年前的「海蠍子」

新華社南京10月4日電(記者朱筱)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的板足鱟是一種重要的節肢動物,牠們形似蠍子...[詳情]

中國科學家突破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記者董瑞豐、王井懷)以二氧化碳為原料,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詳情]

用太空塵埃和人類體液可開發「宇宙混凝土」

向火星運送一塊磚的費用可能超過100萬英鎊這使得未來在火星上建造家園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卻步。據...[詳情]

天上的「眼睛」 這樣看清地面物體的「指紋」

遙感儀器除了探測可見光到短波紅外,還可以探測紫外、中紅外和熱紅外等波段。如果把高光譜設備比...[詳情]

《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發布

世界智慧產權組織(WIPO)9月20日在日內瓦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詳情]

重大突破 構建納米發光材料有了新思路

記者9月20日從黑龍江大學獲悉,該校許輝教授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劉小鋼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納米...[詳情]

這種智能材料 助衣服顏色實現「七十二變」

紡織材料之所以能像「變色龍」一樣善變,其奧秘主要來自於機敏變色材料。外界環境因素的變化,誘...[詳情]

「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完成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日前宣布,「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已於9月10日全部完成,計畫在今年年...[詳情]

中國水下直升機 下潛深度首次突破1000米

記者從浙江大學獲悉,由浙江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詳情]

本世紀30年代中期,載人登陸火星時機最佳

俄羅斯莫斯科斯科爾科沃科學技術研究所與德國地球物理研究中心、波茨坦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詳情]

名單公佈!50位科學家領走這項大獎,最年輕的32歲

9月13日,第三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詳情]

中國科學家在高噪聲環境下實現高效的高維量子通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Marcus Huber教授等人合作,在高噪聲環...[詳情]

中國科學家成功架起對抗癌細胞的「直擊」通道

如果將細胞比喻為生產生物分子的工廠,那麼外泌體就是攜帶這些分子的運載器,牠們能夠直接進入受...[詳情]

美國「毅力」號在火星上采到首塊岩石樣本

「毅力」號採集到的第一份火星岩芯,密封於鈦樣品管內。圖片由火星車的采樣和緩存系統相機拍攝。...[詳情]

復旦大學研發可「穿」在身上的電池

出門不需要帶充電器和充電寶,通過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對手機進行無線充電。這聽起來像科幻片的...[詳情]

「悟空」號首批伽馬光子科學數據公開發布

9月7日,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聯合公開發布「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詳情]

基因改造細胞可分泌藥物抗炎

為了開發副作用最小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法,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詳情]

地球原始細胞或利用溫度分裂

地球上最初的細胞「原始細胞」被認為是現代活細胞的祖先,是由脂質雙層膜包圍的囊泡,與第一個單...[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