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特產 > 正文

富錦大豆

2020-06-05 02:10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富錦大豆

富錦大豆,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富錦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塊沖積黑土平原之一,土壤肥沃、耕性良好,適宜大豆生長。是「中國大豆之鄉」。所產大豆顆粒圓潤飽滿,皮薄色黃,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氨基酸,質量上乘,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富錦大豆可直接用來做湯,經研磨加工後的各式豆製品,味正色純,更是素食者的盤中佳餚。


富錦大豆 豆田


富錦大豆 豆田

產業布局

正在實施的國家大豆示範項目使富錦的大豆品質有了明顯提高,高油、高蛋白大豆產量已經占全市總產量的95%以上。全市大豆種植總面積達到200萬畝,產量達到30萬噸。富錦綠健牌大豆是黑龍江省大豆系列唯一獲得國家AA級品牌認證的綠色食品。富錦市周邊縣(市)以及農場生產的大豆全部在富錦市集散,大豆週轉量達到100萬噸。從生產基地布局看,全市共形成3個區域:西部四鎮(錦山、西安、長安、富錦鎮)建成以黑農35為主栽的高蛋白大豆生產區;東部三鎮(大榆樹、嚮陽川、二龍山)建成以合豐41為主栽的無公害高油大豆生產區;南部四鎮(頭林、硯山、興隆、宏勝)建成以東農163、合豐41為主栽的綠色高油大豆生產區。生產上全部實行統一整地、統一供種,統一栽培標準、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2010年起,富錦市政府在金秋收穫時期組織「金豆節」專題宣傳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動,全力打造「中國大豆之鄉」、「富之錦」品牌。2010年,該市優質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6.3萬公頃。

歷史

富錦大豆久負盛名,種植歷史比較悠久。在西元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清政府開始在無人墾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農耕。1912年,中華民國初期,闖關東的人們積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錦區域跑馬占荒,開墾土地,種植大豆,使大豆種植面積逐漸增多,成為黑龍江大豆主要生產基地和富錦市糧食的主導產業之一,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

地域範圍

富錦高油大豆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黑龍江省富錦市境內,包括大榆樹鎮、嚮陽川鎮、二龍山鎮、硯山鎮、頭林鎮、興隆鎮、宏勝鎮、長安鎮、上街基鎮、錦山鎮和城關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31°49′48″-133°09′40″,北緯46°42′40″-47°13′40″。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