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特產 > 正文

煙臺蘋果

2020-06-05 02:17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煙臺蘋果 紅富士

煙臺蘋果,山東省煙臺市特產,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煙臺市是中國蘋果種植最早的地區,也是蘋果栽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地區。

煙臺蘋果,品種優良,風味獨具,很受人們喜愛,被譽為膠東水果家族的「皇后」。煙臺蘋果甜脆可口,富于營養,除了含有豐富的糖外,還含有蘋果酸、胡蘿蔔素、抗壞血酸以及鈣、鐵、鋅等多種人體健康所必需的物質。所以,它倍受營養學家的青睞

煙臺蘋果現有100多個品種,其中紅富士、青香蕉、紅香蕉、紅星、金帥、國光最負盛名。紅富士果型碩大,濃紅如涂,鬱香四溢,甜脆爽口;青香蕉呈淡綠色,含糖率極高,香甜如飴;紅香蕉色美肉細,惹人喜愛;金帥果質金黃,清脆可口,是中秋應時佳品;國光則肉質脆,甜酸可口,更兼有耐貯藏的特點......這各具特色的煙臺蘋果,不僅為國內南北各地人們所歡迎,而且遠銷國外。煙臺蘋果的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


煙臺蘋果 紅富士


煙臺蘋果 紅富士

1871年西洋蘋果引進煙臺,有14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現代蘋果的發源地。煙臺氣候和環境條件非常適宜蘋果生長,被農業部確定為中國蘋果優勢產區,煙臺蘋果以「果形端正、色澤豔麗、果肉甜脆、香氣濃郁」享譽國內外。是煙臺市的區域公用品牌。煙臺蘋果分別在2002年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註冊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1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從2014年開始,組織開展「煙臺蘋果十大品牌」評選活動。圍繞蘋果品牌文化建設,開展了蘋果義賣助學和捐贈、舉辦「果香菸臺」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發展獨具特色的「蘋果剪紙文化」,凝聚煙臺蘋果的地域特色和城市特點。2014年7月,中國第一枚《蘋果》特種郵票在煙臺首發,煙臺蘋果成為「國家名片」。煙臺蘋果已連續6 年蟬聯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果業第一品牌,品牌價值達101.05億元。2015年,透過政府公開招標方法,委託浙江大學編制了《煙臺蘋果品牌戰略規畫》,凝鍊出煙臺蘋果的核心價值及品牌口號:中國第一個蘋果——煙臺蘋果,設計出了煙臺蘋果品牌形象、品牌卡通等一系列品牌符號體系,作為宣傳及包裝物使用。


煙臺蘋果 金帥


煙臺蘋果 金帥

產品特點

果型端正,果面光潔,色澤鮮豔,汁多爽口,果肉鬆脆。

品種

以栽培歷史悠久、品種齊全、產量高、品質好而馳名中外。煙臺蘋果品種多,以紅富士最負盛名,是煙臺蘋果的代表品種。紅富士有早熟紅將軍、晚熟條紋2001等,此外,紅星、紅玉、黃魁、丹頂、瑞香、八月酥、白沙蜜等品種,也都色味俱佳,各具特色。

風味

果實個大、果形正,色澤鮮豔紅潤,外表光滑細膩,口味酸甜適口,咬一口細脆津純,清香蜜味,且果肉硬度大,纖維少,質地細,果汁含量在89%以上,糖份含量高,總糖量16.4%,含有鐵、鋅、錳、鈣等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較高。經常食用,可起到幫助消化、養顏潤膚的獨特作用。煙臺蘋果有「水果皇后」美譽,受到許多人的喜愛!

產地環境

自然環境:該區域地處山東半島東部,西、北靠渤海,東、南臨黃海,境內多山或丘陵,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空氣濕潤。

氣溫:年平均氣溫12.0~13.4℃,年平均無霜期為210~231天。

光照:年平均日照時數2416~2630小時。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505~864mm。降水集中在6月~8月,正值煙臺蘋果果實生長髮育需水量較大時期。

土壤:棕壤土占總土地面積的80%左右,土質較細而鬆軟,耕性良好,保水力強。土壤中有機質含量0.90%左右以上,pH值5.5~9.0。

人文歷史

煙臺蘋果歷史悠久,是中國西洋蘋果栽培最早的地方,早在1618年以前就有蘋果栽培。《中國福山縣誌》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就有「花紅」之稱。1871年,西洋蘋果由美國傳教士約翰。倪維氏從美國、西歐等地引入 [3]  ,傳教士引進以青香蕉、紅香蕉兩個品種為主,以後又發展了小國光、金帥,改革開放後引進了紅富士、喬納金等。煙臺是中國最重要的蘋果產地,煙臺蘋果的主產區是棲霞。棲霞素有「膠東屋脊」之稱,主要地形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點。這樣的地理自然環境,非常適宜栽植蘋果,棲霞人栽蘋果的歷史已有100多年。棲霞還被譽為「中國蘋果之都」和「中國蘋果第一市」 。

煙臺自古有蘋果。明代以前叫作「奈」,明代以後稱為「蘋果」,不過那時的蘋果口味實在不敢恭維,果肉綿,果汁少,所以又稱綿蘋果。蘋果改寫歷史的時刻出現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毓璜頂東南(今北海賓館對面)的一片山坡上,出現了一座果園。果園的主人是來自美國的牧師倪維思。倪維思夫婦1871年自美國返回煙臺時,這位愛好園藝的牧師從他的家鄉紐約州帶來了十幾種西洋蘋果樹苗,這對美國夫婦是為了在異國他鄉仍能嘗到家鄉的水果,還是遵從上帝的旨意造福人間,不得而知,但是,煙臺乃至中國大地上從此開始了西洋蘋果與本地蘋果嫁接的歷史卻是不爭的事實。數年後,大約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倪維思夫婦帶來的蘋果苗結出了與本地蘋果迥然不同的果實,這種蘋果個兒大,皮兒薄,汁兒多,瓤兒脆,酸甜可口。於是,便不斷有當地百姓透過各種途徑取得西洋蘋果的枝條,與當地的綿蘋果嫁接,很快,在當時的芝罘西沙旺、南山一帶便出現了蔚為壯觀的蘋果園。

二十世紀初,經常到煙臺出售農副產品的福山縣紹瑞口村的青年農民唐殿功,當他經過廣興果園,看到果園裡那與眾不同的蘋果時,便產生了將洋蘋果嫁接到自家果園的想法。一次,在經過果園時,他趁看園人不注意,便剪下幾根枝條,回村後嫁接到自家的果園裡,三年後結出了甜美的果實,這便是後來聞名遐邇的煙臺青香蕉蘋果。唐殿功又將自家果園的枝條剪下送于鄉親們嫁接栽培。自此,青香蕉便在紹瑞口村一帶繁衍開來,並一度成為煙臺蘋果的主打品種。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期至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的這段相對和平的時期,是煙臺蘋果的第一個鼎盛期。據國立北京大學農學院教授唐荃生、技師吳瑞之1939年撰寫的《山東煙臺青島威海衛果樹園藝調查報告》所述,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每逢農曆三、八兩日,各地果農將水果(主要是蘋果)由產地人挑、畜馱運至煙臺奇山所城內進行果品交易,當時,煙臺街上收購果品的商行、貨棧就有三十七家。煙臺蘋果在這裡集中後,透過陸路運往省內各地,透過水路———這條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南下、北上,並經香港轉銷至菲律賓的呂宋等地。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