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特產 > 正文

甌柑

2020-06-05 02:40   來源:中文百科专业版   閱覽:


甌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特產

甌柑,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6年12月22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告《關於批准對甌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2006年第188號)批准)甌柑屬於寬皮柑桔類,以溫州的別稱「甌」而得名。甌柑果形端正,梨形或高扁圓形,果頂部凸出;果皮色澤橙黃色或金黃色,光滑油亮,果蒂鮮綠;果皮與果肉結合緊密,易於剝皮,果肉柔軟多汁,清甜可口,初食時略帶微苦。甌柑耐貯藏性優於其他柑橘品種,果實經過貯藏,「越冬抵黃,色味猶新」。甌柑是一種營養價值高的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D和果糖、檸檬酸等,還可以祛熱生津、化痰止咳。在民間素有「端午甌柑似羚羊」的美談。

甌柑是中國地方傳統柑橘品種,溫州甌海是甌柑的原產地,栽培歷史悠久。遠在三國時就有孫權以甌柑為禮饋贈曹操的記載。宋元明清時均被朝廷列為貢品,其栽培歷史約有二千四百年。

作為甌柑原產地,甌海區2003年被命名為「中國甌柑之鄉」。2006年被國家質監總局批准在全域實施甌柑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8年《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甌柑》 國家標準制定發布。2009年,甌海甌柑以4.67億元品牌價值,榮登「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1990年被北京「亞運會」指定為運動員專用水果。目前甌柑種植地主要集中在甌海的三垟、梧田、茶山、南白象,另外瑞安、樂清、平陽等地也有栽培。

甌柑

甌柑

產地範圍

甌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政府《關於甌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劃定的意見》(溫甌政[2004]40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現轄行政區域。

產地環境

甌海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下游南岸,東經120°19′~120°55′北緯27°55′~28°10′之間。境內山地、平原、河流、溪澗犬牙交錯,山水相間,風光秀麗,以「六山、一水、三分田」著稱。

氣候

甌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短夏長,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7.9℃,極端高溫為36.7℃,極端低溫為-4.6℃,大於10℃的年積溫5620℃,無霜期為269.2天;年日照時數為1646.5小時,總輻射量104.3kcal/cm³,日照最充足的是七、八月,占全年日照總量的25.4%;年降水量為1792mm,七、八、九月降雨量占全年20%以上。良好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甌柑。

土壤

甌海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分東部水網平原區與西部丘陵山地。東部水網平原區的土壤母質是以古老的淺海沉積體為主,加上河流泛濫淤積及湖沼沉積物,母質深厚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腐殖質含量亦高,PH值適中,呈偏微酸性至中性,屬水稻土類中的青紫塥田土種,最適宜種植甌柑。

瓯柑

甌柑(生長中)

瓯柑

甌柑(成熟)

瓯柑

甌柑(剝皮後)

價值

甌柑的營養價值

甌海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維生素,還含有豐富的過氧化氫氧化酶,與扛衰老的歧化酶,以及P、K、Ca、Fe、纖維素等人體需要的有機物和無機物。

甌柑的藥用價值

甌柑,芸香料柑桔屬,歷史上層列為皇家貢品。《本草拾遺》、《隨息居飲食譜》等有關古醫書均對其藥用價值有所介紹,其中清《甌乘補》曾載:「人之珍甌柑者,以其能辟煤毒,京御歲除,登薦乃成年例遇柑稀少,雖顆值二三百,必皆求之」,可見當時甌柑在京津一帶已聞名遐邇。在明清時代,由於甌柑耐儲藏運輸,冬季可安全渡過渤海凍港,成為當時京津一帶上層人士用於解除鴉片口毒的高貴食品,銷路甚廣。

在溫州民間素有「端午甌柑似羚羊」之說,並廣泛流傳甌柑可退燒、治咽喉炎、頭痛等熱性疾病,每到端午佳節,家家戶戶以高其他水果好幾倍的價格去購買甌柑,全價老少均要吃上幾個。

歷史人文

溫州甌海是甌柑的原產地,栽培歷史悠久。遠在三國時就有孫權以甌柑為禮饋贈曹操的記載。

唐宋時,溫州甌柑以質優味美聞名,成為帝王元宵佳節分賜群臣的果品。《新唐書》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載:「溫州永嘉郡,上。高宗上元元年析闊州之永嘉、安固置。土貢:布、柑、橘、蔗、蛟革」。《宋史》卷三十一有「八月壬辰,禁百官避免輪對。甲午,罷溫州市黃柑、福州貢荔枝」的記載。黃柑就是甌柑,當時都城開封街頭也有甌柑出售。梁章矩《浪跡叢談續談》卷二載:「永嘉之柑,俗謂之甌柑。其販至京師者,則謂之春橘,自唐宋即著名。蘇東坡《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詩》:『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黃柑擘永嘉』。」梅堯臣《和正月六日沈文通學士遺溫柑》詩:「禹書貢厥包,未知黃柑美。競傳洞庭熟,又莫永嘉比。」張世南在《遊宦紀聞》中發出了「永嘉之柑為天下冠」的感嘆!直至元明清三代,甌柑仍列為貢品。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抗金名將韓世忠的大兒子、永嘉太守韓彥直編著了《橘錄》(又名《永嘉橘錄》)三卷,詳細記載了溫州柑桔的品種及其性狀,總結了當時柑桔的種治、始載、培植、去病、澆灌、採摘、收藏、制治、入藥等經驗,對溫州柑桔品質之優,讚譽備至。《橘錄》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柑桔學術專著,至今仍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際植物學界認為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桔類園藝學的著作」。

宋代甌柑主要種植在溫州市郊西山、水心、吳橋、南塘一代,爾後逐漸擴散到三垟、梧田、南白象、茶山等地。明姜準《岐海瑣談》載:「永嘉之土最宜樹橘。宋韓守彥直之譜足證。宋世產于西山。葉正則詩云:『對面吳橋巷,西山第一家。有林皆橘樹,無水不荷花。』此其證也。厥後盛于隔江之河田,而上剛,而南仙,漸延至於十一都之吳田。」

明初,溫州每年額定進貢的項目,水產品有石首魚等11種,樹果品有柑桔和茶葉等,「地方被累百有餘年,莫可誰何!」及嘉靖六年(1527年),張璁(溫州永強人)為相,「知所貢之物俱非薦朝之用,因上與密議革鎮守內臣,並力請除,帝悉從之。」於是包括甌柑在內的這些進貢方被取消。

清《甌乘補》卷之三《物產》載:「人之珍甌柑者,以其能辟煤毒,京御歲除,登薦乃成年例遇柑稀少,雖顆值二三百,必皆求之」。《永嘉縣誌》卷之六物產也有「永嘉縣歲貢甌柑五桶,咸豐十年因軍務奏請停貢」的記載。

有關詩文

1.「禹貢書厥包,未知黃柑美。競傳洞庭熟,又莫永嘉比。

——梅堯臣《和沈文通學士貽溫柑桔詩》

2.蘇軾應該是宋朝的甌柑形象大使了。

侍史傳柑御座旁,人間草木盡無漿」。

——《答晉卿傳柑》

燕南異事真堪記,三寸黃柑擘永嘉。

——《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詩》

3.「霜後園丁剪摘鮮,《桔枝》才唱己裝船。誰知包貢宣和日,一顆真柑值二千。

——清代張綦毋的《船屯漁唱》

註:開封離溫州有千里之遙,物以稀為貴,身價很高,每顆價值二三千錢。有詩為證:「誰知包貢宣和日,一顆真柑值二千。」可見當時甌柑的奢侈之風。

4.楚山黃桔彈丸小,未識洞庭三寸柑。不有風流吳越客,誰令千里送江南。

——蘇轍《毛君惠溫柑詩》

註:詩中蘇轍品嘗到被稱為吳越風流客的溫柑後,才知楚山黃桔洞庭柑遠不如溫柑。

5.溫州異果,惟有泥山貴。驛送江南數千里國。半停駛霜,輕嗔霧,曾情吳姬,親贈我,綠桔黃柑怎比。

——宋晁補之《洞仙歌》

6.黃柑綠桔未分珍,瑣碎登盤輒獻新。正呆呼為木奴子,不知誰是鑄金人。

——王十朋《黃柑》

7.后皇富佳樹,柑實掩群眾。磊落驪珠園,參差金壺重。剖丹瓊瑤碎,蓄潤霜雪凍。

——劉敞《溫柑》

8.人生原是甘苦摻半的,這味又豈不雋永?

——琦君《甌柑》

品牌建設

首屆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論壇於2009年12月在北京舉辦,首次就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進行權威發布,揭曉「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百強」名單。有溫州千年名果之稱的甌海甌柑以4.67億元品牌價值上榜。

甌海是溫州千年名果甌柑的原產地,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甌柑之鄉」,現在甌柑主要種植在三垟、梧田、茶山、澤雅等地,現有種植面積2萬餘畝,產量達3.1萬噸。

質量技術要求

(一)立地條件。

海拔300m以下,土壤類型為水稻土或紅壤土,土層厚度≥70cm,地下水位80cm以下,pH值5.5至7.0,土壤有機質含量≥1.5%。

(二)育苗與建園。

1. 種苗:從甌柑優株母樹上採取接穗,選擇枳殼、朱欒為砧木嫁接繁殖。

2. 建園:平地栽植應築墩定植,栽植密度≤1600株/公頃;山地栽植應築水準梯地,梯面寬應在3m以上,栽植密度≤1900株/公頃。

3. 栽植時間:春植或秋植。

(三)栽培管理技術。

1. 施肥管理:以有機肥為主,輔加無機肥,每年施用優質有機肥不少於30噸/公頃。

2. 整形修剪:樹形採用自然開心形,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結合,平衡樹冠,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3. 花果管理:蕾期疏花,定果後葉果比≥60。

(四)採收貯存。

1. 採收時期與方法:每年11月下旬小雪前後及時采果,用專用剪果刀兩剪法採摘。

2. 貯存:採收後須經預貯40天以上方可上市銷售。

(五)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形端正,果徑≥50mm,果皮色澤橙黃色或金黃色,果皮與果肉結合緊密,易於剝離,果肉柔軟化渣,略帶微苦。

2. 理化指標:可溶性固形物≥11%,總酸≤1.0%,可食率≥65%。

專用標誌使用

甌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甌海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