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祝融號」發現火星低緯度地區存在液態水

科技日報北京5月4日電 (記者陸成寬)「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存在液態水嗎?答案是肯定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近日發表了一項火星存在液態水的研究成果。基於「祝融號」火星車觀...[詳情]

日本強推核汙染水排海計畫違背國際法

日本政府強稱其核汙染水排海計畫很安全,完全無法讓人信服。日方執意將核汙染水排海,是對國際法義務的背棄 當前,日本政府正在強行推進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汙染水排入太平洋的計畫。...[詳情]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本報福州5月5日電 (記者劉曉宇)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6號機組5日正式通過竣工驗收。 驗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全面建成...[詳情]

世衛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新華社日內瓦5月5日電 (記者王其冰、陳斌傑、郭爽)世界衛生組織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響的最高級別警報。 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詳情]

中科院聲學所團隊不斷探索發展橫波遠探測成像測井技術 給大地「做B超」,用聲波找油氣

2011年至2021年,中國用10年時間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其間累計發現17個億噸級大油田和21個千億立方米級大氣田,新形成32處非油氣礦產資源基地,主要礦產保有資源量普遍增長。 石油能源建...[詳情]

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取得積極進展(權威發布) 雙向投資規模已接近兩百億美元

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於5月16日20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及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詳情]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吞噬行星

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 恆星進入老年階段後會膨脹為紅巨星,吞噬掉其「擴張」之路上遇到的任何物質,包括行星。美國科學家在《自然》期刊3日刊載的論文中宣布,他們首次觀測到恆星吞噬行星。...[詳情]

中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通車

科技日報訊 (記者矯陽)5月1日,我國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正式通車。大連灣海底隧道工程採用「沉管法」工藝緊密連接大連灣兩岸,打造了城市內部跨海跨...[詳情]

未來已來!多國專家談人工智慧與人類勞動

新華社北京5月1日電未來已來,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這句名言,似乎正在變成現實。「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新華社記者就人工智慧(AI)對人類勞動的影響採訪一些人工智慧科學家、科技...[詳情]

衛星互聯網:讓全球處處有信號

有了衛星互聯網,就意味著天上成百上千顆衛星,能時刻與地球上的手機、輪船、飛機、汽車等交換資訊身處大山裡,也不必發愁沒信號,仍然可以盡情地網上「衝浪」,無論是在陸地、海上或者...[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