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1400萬億電子伏特 中國科學家觀測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7日公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記錄到1400萬億電子伏特(1.4PeV)的伽馬光子,這是人類迄今觀...[詳情]

專家:未來火星旅遊不是夢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方經綸 張桂貴)5月15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攜帶「祝融號」火星車及其著陸組合體成功著陸火星,它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2個有能力實現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的國...[詳情]

新研究發現冠狀病毒致命弱點

據《科學》雜誌13日線上發布的一篇最新論文,來自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伯爾尼大學、洛桑大學和來自愛爾蘭的科克大學組成的一支研究團隊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冠狀病毒的「致命弱點...[詳情]

水星17日迎來「東大距」,公眾有望目睹「辰星」真容

新華社天津5月15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科普專家介紹,5月17日,神秘的水星將迎來「東大距」。對於我國來說,本次「大距」的觀測條件很理想。屆時,如果大氣透明度好,我國感興趣的公眾...[詳情]

新型探針問世 測量原子力有了納米「觸角」

記者日前從浙江大學獲悉,該校胡歡研究員團隊聯合美國IBM沃森研究中心以及東華大學彭倚天教授團隊合作發明出一種新型納米球探針技術,可以精準測量納米到微米尺度範圍的界面,填補了該...[詳情]

新材料助力類腦計算,探路「電子大腦」

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近年來,源於人工神經網路概念的深度學習飛速發展,大有挑戰人類唯我獨尊的態勢。儘管如此,很多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慧發展的終極路線,離不開在硬...[詳情]

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 小於零點一毫米的機器人誕生

英國《自然》雜誌26日發表了一項機器人最新成果:使機器人移動的重要部件致動器研究出現突破,科學家由此創造了「專為行走而生」、數量超過100萬個的微型四腳機器人大軍。這一成果得益...[詳情]

納米尺寸垂直晶體管亮相 或解半導體器件性能提昇難題

記者5月7日從湖南大學獲悉,劉淵教授團隊使用范德華金屬集成法,成功展示了超短溝道垂直場效應晶體管,其有效溝道長度最短可小於1納米。這項「微觀世界」的創新,為「後摩爾時代」半導...[詳情]

量子計算何時投入實用? 光子可能是個關鍵角色

量子計算是世界科技前沿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5月7日,《科學》雜誌發表潘建偉院士團隊的研究成果,其成功研製了目前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量最多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並在此...[詳情]

小小的海洋放線菌竟是天然藥物寶庫

海洋環境具有高鹽度、高壓、低溫和寡營養等不同於陸地環境的特點,孕育了富饒的生物資源。海洋生物在新陳代謝、生存方式、資訊傳遞和適應機制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特點。而作為海洋物種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