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唱響《我們是中山路人》讓天下為公思想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2025-08-27 08:21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VIEW:



唱響《我們是中山路人》讓天下為公思想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謝謝分享您、陸總會長的最新作品,歌曲《我是中山路人》的歌詞創作。為新作“我是中山路人”歌詞,做了許多調查研究,各地中山路路線長度、路面寬度、路況高級。以及各地區冠有“中山路”名,同名馬路數字統計(還有冠名中正路的資料)。

中山路的前世今生,讓我們及後人從新,對“中山路”有深刻印象,內涵更加充實;歌詞作品,敘事抒情,寓意深遠,情真意切。從廣東翠亨村頭,到南京下關至中山陵園的中山路,按照南京公交34路下關碼頭,到中山陵停車場,全程約18公里,途經22個站點。

以孫中山先生出生地、廣東翠亨村為源頭,到南京孫中山陵寢,暨孫中山先生有形生命的終結安息地頭。歌詞所表達孫中山先生,為了創建共和、組織辛亥革命、宣傳三民主義等,所有的理想與付出,以及他所宣導的民主、自由與博愛,“天下為公”的理念,盡在歌詞文字,遣詞造句簡潔,分段逐層遞進中涵泳。

“我是中山路人”,是海峽兩岸同走中山路行動的內造與外擴,中華和諧粥文化交流發展的內涵與外延,盡在歌詞中得到充分表達;走中山路,就是對中華民族,為爭取民主革命,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擔當、牢記使命,歷史的厚重、時代的要求,是繼承與發楊之需要。

無論歷史,還是當下,“我是中山路人”的意義深遠,寓意明瞭,更彰顯陸炳文博士,創作該歌詞用心良苦,為“社會和諧,兩岸和睦”理念,再次得到充分展示;總之,不僅讓我們牢記今天的發展,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中山路,唱響《我們是中山路人》,讓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思想與時俱進,發揚光大!

全球粥會總會長、臺灣文聯榮譽主席陸炳文博士,今天對於南京辛亥粥會監事長段齊順第一時間回應,他以上針對新歌《我是中山路人》,大作長文評價,給予高度肯定及最大感謝,同時認同小結所言:「走中山路,唱響《我們是中山路人》,讓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思想與時俱進,發揚光大!」請大家特别注意,段監事長呼籲的,「唱響《我們是中山路人》」句中,强調「我們」合唱,聲量涵蓋了中山路人甲、中山路人乙⋯⋯,不只你我,不是個體,而係群體,內含大家,共同唱響,共進大同,“天下為公”,是所至盼。

臺灣文聯首席副主席林慧怜,她加以點評後也有迴響指出:陸總會長把自己對孫中山先生的摯情真意,遣詞用字之間,表露無遺。您在中山路周邊單位工作過,把青春時光,都貢獻在工作之中,把中山路走成了一種歷史文化的精神,見證孫逸仙先生革命精神的偉大情懷!您這一首歌詞,抒發了自己生平所遇種種事跡,民歌般陳述,溫情而有意義,令人感動而歡欣!陸炳文今在此,敬表崇高謝意。

關於南京中山路,世上最早一條命名中山、亦最長一條中山大道,陸博士藉此機會,有必要再補充一下:我國最早的中山路,便是南京的中山路,初建於民國十七(1928)年。南京曾是中華民國首都,當時的國民政府雄心勃勃,準備對南京進行現代化規劃,道路改造就是其中的專案之一。於是,中國第一條按現代化規劃的城市道路/中山大道應運而生,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而建,並由此而得名。後來南京這首條中山路,竟然成為全國城市道路規劃、建設首先參考的張本,南京中山路可貴,正在可謂的“鼻祖”。

稍早有心人做過統計,全大陸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大馬路有300多條,其中取名中山路的,就占了一大半,這一些中山路,大多處於城市的鬧市,繁華核心區域內,此種現象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甚至可能僅見。

南京的中山路於1929年竣工,可是當時的世界第一長街,如今已有96年歷史,整條馬路由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和中山南路組成。全路寬廣筆直,兩排綠樹成蔭,路上兩旁各栽植一排行道樹、高大的法國梧桐高聳入雲,恍若進入一條綠色的“隧道”、“時光廊”長道而張眼不見天日。

這條聞名中外的中山路,兩旁的建築幾乎囊括了,當年國民政府所有的重要部門,依次有如外交部,海軍部、最高法院、監察院、立法院、行政院、交通部、司法部、中央總醫院、中央博物院、中央監察委員會、中國國民黨黨史陳列館等。而這些還只是箇中一部分,“一條中山路,半部民國史”名不虛傳;所以過去常聽長輩這什麼說,南京中山路為“民國的子午線”!見多識廣的讀者們,您認為此說成立否?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