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書法家/畫家 >

P.塞尚

2019-08-25    作者:-1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P.塞尚(Cézanne,Paul;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國畫家。1839年1月19日生於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1906年10月22日卒於家鄉。早年學法律,同時愛好美術和文學。後到巴黎學畫。早期作品曾被沙龍拒絕,卻受到作家E.左拉的稱讚;代表作如《強暴》、《驗屍》、《野餐》等富於戲劇性,多表現悲劇的愛情和死亡。他研究過古典繪畫,臨摹過P.P.魯本斯、E.德拉克洛瓦、威尼斯畫派和巴洛克大師們的作品,其作品不合乎古典法則,卻顯示出自己的獨特個性。70年代末以後的30年,是其創作的成熟期。所作《肖凱像》、《玩紙牌者》、《酒神宴舞》、《浴女們》等,寫意特徵更加鮮明,充分發揮了繪畫語言的表現力。他主張繪畫擺脫文學性和情節性,強調主觀感受的重要性;堅持把客觀物象條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提出用圓柱體、球體和錐體來處理形象,以表達一種超自然的理想概念;在畫面處理上追求平面感,用色彩表現空間。他對繪畫的革新主張和實踐,受到藝術家們的普遍重視,被譽為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繪畫革新家,歸入後印象主義流派。他的某些偏激的藝術主張,則構成以後形式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


保羅·塞尚作品:《聖維克多山》,布面油畫,67cm×92cm,1887,考陶爾德藝術學院


保羅·塞尚作品:玩紙牌者

1861年4月,塞尚來到巴黎,在瑞士畫院習畫,與基約曼和畢卡索交往,並繼續和左拉保持著友誼。他靠著父親每月寄給他的一百二十五法朗,艱難地維持著生活。他絲毫不能適應首都的嘈雜,初期作品也遠不能使自己感到滿意,始終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便離開巴黎。

1862年11月,他再次回到巴黎。雖然經常與印象派畫家來往,可他更欣賞的卻是德拉克洛瓦和庫爾貝的作品。他此時的畫頗為浪漫,並且厚顏地把牠們稱為「雜燴」。同一年,他遇見年輕的女模特兒瑪麗·奧爾唐絲·富蓋。

1870年,為了逃避徵兵,攜她隱居埃斯塔克。戰爭一結束,他定居巴黎,那時他32歲。此時他的畫風一直是激烈、暗淡和戲劇性的,記下了他在性方面的困擾和發狂的夢幻。他創作風景畫、靜物畫、肖像畫,不過也畫死亡和狂歡的場面,多用十分厚的筆觸涂出病態的藍色和白色,像是出現在淒涼底色上的刀傷。

從1874到1877年,塞尚在沃日哈爾街租來的畫室里,渡過了一個安寧和多產的時期。1876年夏季創作的《埃斯塔克海景》明顯是在遵循新古典主義的原則了。豐滿的靜物,塞尚夫人的多幅畫像,一系列的《男、女沐浴者》,都說明這一變化。塞尚拋棄了微小筆觸和微妙的色調變化,大塊地塗抹,以突出體積感,尋求整體的統一。

塞尚於1877年放棄了印象主義,他早期大多以寫實的手法,真實且疑難的情景作為繪畫的題材。晚年畫風有所改變,留下了多幅溫和,光明並富含古典注意莊嚴氣息的風景及景物畫。塞尚說過要「使印象主義成為象博物館的藝術一樣鞏固的東西」,塞尚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尋找的就是真實,即繪畫的真實。

塞尚十分注重表現物象的結實感和畫面的深度,為此他完全摒棄了由布魯乃萊斯基引入繪畫領域的線性透視法,物象的體量感在繪畫中重新佔有統治地位,而這種體量感不是靠線條表現出來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組合的色彩塊面表現出來的。為此,塞尚被稱作為「印象主義的堅實派」。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準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係。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同時他也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複製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係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

他的作品有《埃斯泰克的海灣》、《靜物蘋果籃子》、《聖維克多山》、《玩牌者》、《穿紅背心的男孩》《坐在紅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等等。代表作品《穿紅衣的塞尚夫人肖像》是為他夫人畫的肖像。在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慮西方傳統肖像畫所要表現的人物性格、心理狀態以及社會地位等等。在表現手法上,也不是用傳統的以光影表現質感的方法來描繪的。而是採用色彩造型法達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與形體的結合。色彩與形體的表現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質」。他的這種重在藝術形式的追求的創作傾向,對西方現代主義美術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故被人稱為「西方現代繪畫之父」。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