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正文

紀念台灣建省140年梅門東門館快閃傳唱開臺王顏思齊《遠方》

2024-10-12 20:07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閱覽:























紀念台灣建省140年梅門東門館快閃傳唱開臺王顏思齊《遠方》

歷史上的今天、16851012日,清朝政府改台灣府為行省。因此對旅台中國人而言,今天特别顯得有重大意義,乃台灣建省第140年紀念日,是我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一天,這天號召我們全球粥友代表、及梅門師兄師姐,齊聚梅門東門館,舉行快閃傳唱活動,開唱〈開臺王顏思齊〉之歌《遠方》,以資緬懷先賢顏思齊開臺64載之後,清廷在台設省置首任巡撫劉銘傳之功。

史稱臺灣清治時期,又稱清領臺灣時代,實即16831895年間,前清統治下的臺灣,也就是始自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派遣施琅,消滅鄭成功時的東寧王國政權,至18954月大清與大日本帝國,簽訂喪權辱國之《馬關條約》,把美麗寶島割讓予日本帝國主義者為止,共計212年擁有台灣主權期間。

但清治臺灣時期,亦從未將台灣全島,納入其行政版圖之中,如附彩色全台地圖所示,1894年福建臺灣省行政區劃範圍,黑色部分為番地(未實際統治,多荒蕪之地),灰色為臺東直隸州宣稱的掌控範圍,然則許多地方尤其山地,實際上並未受到控制;一直至抗日戰爭勝利,19451025號臺灣光復日,全台才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國府接收大員在台受降,總算結束日據半世紀之痛!

由此觀之,沒有顏思齊之1621年開台屯墾,就沒有後來鄭成功之趕走荷蘭人,也就沒有清朝之將台灣納入版圖,最初還只是劃為福建省之一部分;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之後,台灣重要性大幅升高,自此開始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在台建立福建臺灣省。由於甲午戰爭的戰敗,清朝被迫把台灣拱手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全境淪陷入,為期長達50年的日據時期。

近期出台之情景組歌〈開臺王顏思齊〉,大航海時代主題曲《開臺王》、歌詞第二段的首句:「東番荒蕪地」,那是相對於海西福建,指400多年前海東的台灣、孤懸海角一嵎之島嶼,原住民存活中之番地,顏思齊首從閩南漳泉一帶,招徠一批鄉親開荒屯墾前,大片多屬未加墾植的荒蕪土地,更不要說當局有效治理過,那一句顯然是有所依據的,唱起來百感交集而心酸,等到傳唱一曲《遠方》,經典歌詞收尾那一句:「追逐的夢想,理想的天堂。在我心上,在我心上。」唱者如癡如夢般入心,才如釋重負般釋懷,順利結束本次快閃,圓滿今天紀念活動。

今日快閃活動的地點,就選在臺北東門附近,而此一城門建成時間,為清光緒十年(1884年),距今亦有140周年歷史。同期台北城牆,共有五座城門,惟不到30年的時間,城牆及西門即被拆除,現在仍留有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除了我們較為熟悉的北門,其餘城門皆於1966年進行改建,已非當年古樸簡約樣貌。

據考證老城門、東門原名景福,取自《詩經·大雅·既醉》詩句:「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景福門雖不是台北府城正門,也不是五座門中最大一座(南門也叫大南門,才是正門且最大),卻是最重要的一門、重中之重的一座門,理由在於地理位置,位居中樞,地勢險要,全市交通運輸樞紐,關鍵地位如同一個「大」字。

識者在此所謂「大」字,水陸兩要津三筆交會處,即東門以及外圍之東門圓環;筆劃那一橫正是中山南路,臺北中軸線經圓山飯店,直通台北故宫博物院;左邊一撇上自凱道介壽館,沿信義路順向左下延長,直達臺北地標101大樓;右邊一捺則沿著仁愛路,向右下延伸至首善之地市政府。可見東門城槨不大,底氣之大無與倫比!歌曲《遠方》夢想在望,理想天堂近在遠方,梅門無門東門有門,在我心上在你心上。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