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臨韋偃牧放圖

2019-08-27    作者:zwbk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臨韋偃牧放圖

作者:李公麟

創作年代:北宋

規格:46.2×429.8 cm

材質:絹本水墨

美術作品:臨韋偃牧放圖(局部)

《臨韋偃牧放圖》是一幅宋朝畫家李公麟臨摹唐朝畫家韋偃的作品。畫面上共有1286匹馬和143個人,氣勢恢宏,充分展現了群馬成勢的壯觀場面和作者高超的繪畫藝術功力。

畫幅為長捲形式,從右自左展開。卷首為起勢,諸馬互不相讓,奮蹄向前,把觀者的視線引向前方。之後轉勢和合勢逐步進入悠揚閑雅的尾聲。那些先出廄的馬群經過一番激昂亢奮的奔騰後已疲憊不堪,有的怡然自得地斜臥在地上,有的三五成群地漸漸消失在壟壑溝坡里,星星點點,時隱時現。

畫面中段以後,一千多匹駿馬千姿百態,有的低頭覓食,有的追趕嬉鬧,有的狂歡奔跑,有的就地翻滾。一大批策馬的馬夫,浩浩蕩蕩地巡視牧場,場面莊嚴肅穆,氣勢逼人。並匯集了一大批策馬的圉官和朝臣,浩浩蕩蕩地巡視牧場,場面莊嚴肅穆,氣勢逼人,這是全卷的高潮。

此卷的後段逐步轉入悠揚閒靜的尾聲。那些先出廄的馬群經過一番激昂亢奮的奔騰後,已顯疲倦,怡然自得地斜臥在地上,遠近錯落,時隱時現。群馬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極富生活氣息。畫風清勁雅潔,敷色精細而無華貴之氣,淳樸溫潤,十分優雅。

全卷的氣勢由雄壯剛勁轉化為柔和平緩,構圖從密集緊湊漸成疏鬆流暢,敷色精細而無華貴之氣,畫風清雅,淳樸溫潤,足見畫者功力之深厚。

畫中的馬匹和人物均用墨線勾勒,線條挺拔有力,色澤較濃重,坡石墨色稍淡,略有皴擦,再用赭石色渲染,加強了畫面的氣氛。構圖和筆墨的變化。使整個作品主次分明、生動活潑,避免了呆板、重複和混亂。如此龐大的構圖,若沒有長時間的經營和縝密的運思,即使是臨摹,也是難以設想的。   李公麟的大部分繪畫作品是畫在紙上的,並不施色彩,「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元·湯垕《畫鑒》)。這件作品為臨摹本,用絹素作畫並施淡彩,與畫史的記載完全吻合。唐朝畫家韋偃已無可靠的作品存世,透過李公麟的這個摹本,也可以領略其繪畫的風采。

該卷右上角有作者篆書自題:「臣李公麟奉敕摹韋偃牧放圖。」本幅、後隔水都有清乾隆皇帝御題,拖尾有明太祖朱元璋跋,鈐有北宋「宣和中秘」、明「萬曆之璽」、清「蕉林藏書畫印」等近40方印璽。

美術作品:臨韋偃牧放圖(局部)

《石渠寶笈續編》、《石渠隨筆》、《庚子消夏記》等著錄。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號龍眠居士,北宋著名畫家。舒州(今安徽桐城)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鑑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位於桐城龍眠山,山北為廬州舒城縣,李公麟舒州桐城人),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等。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