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千峰隱寺圖

2019-09-07    作者:中文百科香港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美術作品:千峰隱寺圖千峰隱寺圖


作者:方以智

創作年代:不詳

規格:215.5×84cm

材質:紙本水墨

收藏:中國美術館

方以智(1611-1671),思想家,字密之,號鹿起、曼公,法名大智,字無可,號墨歷,弘智、藥地和尚、浮山愚者、極丸老人,桐城(今屬安徽)人。授翰林院檢討。諸藝博通。山水得元人法,淡煙輕嵐,禿筆點染,不計形似,然極有生趣。 作為十七世紀傑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方以智在舉凡詩詞、音樂、軍事、天象、書法等諸多領域皆有所成,在易代之際,他又接武「東林」、主盟「復社」、另立「澤社」,在矢志效忠明室中追求自我政治理想的實現,其一生奮身於刀鋸鼎鑊之間,遨遊于奇思妙想的學術天地,為後人留下了許多著作,其中收入四庫全書的就有《通雅》、《物理小識》、《醫學會通》、《切韻聲源》、《浮山文集》、《東西均》等等。然而,其繪畫作品留傳甚少,以致在其眾多成就中略顯邊緣。

此大幅山水留傳至今尤為珍貴,山石整體架構取自宋人,三遠兼具,又以元人氣息會通,而在具體的筆墨處理上多得法於吳門沈文,由此可見其山水師法也是淵源有自:如畫面中下段兩株古木,挺健高聳,讓人仰觀稱奇,似從吳鎮處學來;中段煙雲彌漫,雜樹掩映,得黃公望之潤澤、洒脫;上端山石奇特,數峰憑疊,益顯氣魄宏大;山石皴法以披麻為主,間有解索、牛毛,勾擦簡練,施以淡墨皴染,統其陰陽,稍顯平板,有傷整飭,濃、淡墨點牽引節奏,絕類文徵明之胡椒點。對於繪畫語言技巧的態度,方氏曾有這樣的論述:「世之目匠筆者,以其為法所礙;其目文筆者,則又為無礙所礙。此中關捩子,原須一一透過,然後青山白雲,得大自在。」就此而論,本幅山水在凸現方氏雜糅各家技巧的同時,又可感其自身綜合素養的孕化,由此形成略帶生澀的文人繪畫特點。從「千峰隱寺」的作品內容及題詩來看,應是方氏1644年之後所作,因明朝結束後,方氏尋山中歸隱,並於1650年剃髮為僧,行走四方,直至去世。

參見條目

美術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