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興國山歌

2019-09-02    作者:中文百科香港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興國山歌,是流行於以江西省興國縣為中心延及贛、粵、閩、桂數省的客家民歌,傳說起源於「木客」號子。興國山歌屬於漢族口頭藝術,下裡巴人的山野俚曲,只是代代口耳相傳,正史沒有對其起源進行記載,而以「太上隱者」名義出現在《全唐詩》里的二支山歌,也被記錄的文人進行了「雅化」。

興國山歌樸素高亢,激情動人,旋律和諧,擅長敘事。尤其是敘事山歌,如怨如訴,娓娓動人。其形式有獨唱、對唱、連唱(又稱三打鐵),有一唱眾和等等,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味。其中又以對唱最饒有風趣,對唱時沒有現成的歌詞,雙方見景生情,出口成章,互相問答,競爭勝負,氣氛緊張而活潑。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南部,屬贛州市管轄。興國95%以上的人口均為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及其後裔。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過著艱辛的生活,在勞作之餘,他們只有用山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中原的古風遺韻和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興國山歌。興國山歌以獨特的民間風格,靈活的形式,多變的手法,生動的語言,優美的音樂旋律,深遠的影響,扎根於人民之中,歷千百年而不衰,成為我國民間藝術一顆璀璨的明珠。興國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山歌之鄉"。

興國山歌,是流行於以江西省興國縣為中心延及贛、粵、閩、桂數省的客家民歌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公佈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音樂

編號:Ⅱ-8

地區:江西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西省興國縣

歷史溯源

興國山歌歷史悠久,相傳是秦末興國上洛山造阿房宮的伐木工所唱的歌。中原客家先民南遷後,其民謠滲透其內,與之融合,不斷改造演化,在興國山區扎根開花。興國山歌故有"唐時起,宋時興,唐宋流傳到至今"的說法。興國山歌代表曲目有《園中芥菜起了芯》、《繡香包》、《行行都出狀元郎》、《贊八仙》等。

興國山歌曾是戰鬥的號角,早在半個多世紀前血與火的鬥爭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鞏固紅色政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十年代初,江西蘇區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進行五次反"圍剿"的鬥爭。興國縣的婦女在歡送親人上前線時,送上自己新編的草鞋和新編的山歌。"哎呀來!炮火聲來戰號聲,打個山歌你們聽,快跟敵人決死戰,紅軍哥!打到撫州南昌城。"熱烈奔放的歌聲激盪著戰士們的心,他們用山歌回答:"哎呀來!山歌來自興國城,句句唱來感動人,前方戰士好興奮,同志們!更加有勁殺敵人。"山歌一首接著一首,人民和軍隊互相鼓動、激勵。歌聲化為鬥爭的力量,鼓舞人們奮勇殺敵。

和著改革開放的激越鼓點,興國山歌釋放出從未有過的光彩。興國縣把"振興興國山歌,建設山歌之鄉"當作文化建設的龍頭來抓,當作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來抓,使興國山歌空前繁榮。在演唱形式上由獨唱、對唱,發展到聯唱、合唱、小演唱,而且還創造出興國山歌劇這一新劇種。文化部門組建了20餘支業餘山歌演唱隊,常年活躍在各個鄉。

為繼承和發展這一文化瑰寶,興國把"振興興國山歌,建設山歌之鄉"作為文化建設的龍頭。文化工作人員常年深入鄉村,挖掘、整理、收集了5萬餘首山歌,精選出1420首編成了《興國山歌選》和《興國山歌選續集》出版發行,編印了5400冊《興國山歌鄉土材料》,製作了《興國山歌》影碟和《山歌之鄉雙學潮》等電視專題片。

興國縣創建了全國第一家專業的山歌劇團,其創作的大型山歌劇《山歌情》在京演出產生轟動效應,一舉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四屆文華大獎,首屆曹禺戲劇文學獎。充滿泥土芳香的興國山歌,登上了藝術最高殿堂。人如潮歌如潮的"重陽山歌節"更成為興國盛大的文化節日。

基本內容

興國山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生活氣息濃郁。有獨唱、對唱、三打鐵、聯唱、輪唱,有鎖歌、盤歌、鬥歌、猜花、丟觀音、黃鰍咬尾、繡褡褳、藤纏樹、樹纏藤等形式,大體可分以下幾種:

1.山野山歌,因情因景因人而異,情歌、生產、生活、時政,內容涵蓋方方面面;

2.跳覡山歌,分南河歌(情歌、插科打諢的搞笑歌),東河歌(多為祝讚類山歌),由覡公、覡婆裝扮演唱;民俗山歌,廟會、婚喪嫁娶、祝壽、建房、小孩滿月等場合唱的山歌,演唱者多為職業歌師;

3.敘事山歌,多為群眾場合下一問一答、一正一反式對唱性的演唱山歌,有較強的故事性,常常是圍繞某一主題開展,以適應主人需要。如今已成為宣傳時事政策的有效途徑;

4.賽歌,歌手聚會打擂臺所唱的山歌,賽歌考的是「肚才」,比的是機敏,要求隨機應變,對唱如流,出口成章;

5.舞臺山歌:多為改造後搬上舞臺的表演性山歌。

基本特徵

興國山歌在長期的進化演變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個性和演唱風格。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有一套完整的、相對固定的獨特演唱程式。山野之歌多為七言四句體,而室內演唱的興國山歌則長短不限。每首歌在開頭時,都有一句「哎呀嘞」作為發端語,或高亢嘹亮,或低廻婉轉,或短促突兀,視歌手情緒和歌詞內容需要而定,然後,用一、二句比興句來起興、定韻之後,轉入歌腹部分。歌腹可長可短,少則一、二句,多則數十甚至上百句,行腔中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到結尾的前一句,則有一句「心肝格」(心肝哥、心肝妹,現今多用同志哥、同志妹)用作呼應語,呼應語後便是一句畫龍點晴式的結束語,俗稱「殺板」。歌手(主要是室內演唱的歌手)手執小鑼一面,在中間有拖腔之處敲擊小鑼,以休息片刻。這種獨特的演唱程式,在民歌中可說是絕無僅有。

2.即興性、敘事性、群眾性。「唱歌從來冇歌本,靈番刁鑽考肚才」,興國山歌基本上都是即興演唱,隨口而出,出口成章,全憑歌手的歌才,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由於歌腹部分具有極大容量,所以興國山歌長於敘事,有的甚至能演唱整本的「三國演義」,這在民歌中也是不多見的。而由於它的即興性,演唱形式又多種多樣,只要能上下勾連,人人都可隨意接腔,便于群眾廣泛參與,常常出現一人唱來萬人和的動人場面,因此,特別適宜於營造一種熱烈氣氛,蘇區時期,興國山歌之所以能一枝獨秀,產生如此巨大影響,這和興國山歌的特性是分不開的。

3.興國山歌是一種語調式山歌,歌者以字行腔,根據各人不同的語音細微差異和生活習性,形成不同的演唱風格,很難有一個固定的曲譜,即便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下唱同一首歌,也很難唱出完全相同、不走樣的歌曲。這在民歌中實屬罕見。

4.內容豐富,深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興國山歌已滲入到客家人生活的靈魂和血脈之中,從喜怒哀樂、情感舒發,到婚姻愛情、生產、生活、民情習俗,可說是無人不唱,無處不歌。具有深厚的歷史根基和群眾基礎。

藝術特色

興國山歌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生活氣息濃郁,有獨唱、對唱、"三打鐵"、聯唱、輪唱等形式和鎖歌、盤歌、鬥歌、猜花、丟觀音、黃鰍咬尾、繡褡褳、藤纏樹、樹纏藤等種類。就大的表演形式來分,興國山歌大體有以下幾種:山野田間唱和,因情因景因人而異,內容涵蓋男歡女愛、生產、生活、時政等方方面面;跳覡,分南河山歌和東河山歌,南河山歌又分情歌和插科打諢的搞笑歌,由覡公、覡婆裝扮演唱,東河山歌即祝讚山歌;民俗歌,在廟會、婚喪嫁娶、祝壽、建房、小孩滿月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職業歌師;敘事山歌多為群眾場閤中一問一答、一正一反的對唱山歌,有較強的故事性,常常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現常被地方政府用為宣傳工作的手段;賽歌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即歌手聚會打擂臺,考"肚才",比機敏,高潮迭起,決定勝負後誕生擂主。

山野田間相互唱和的山歌,也稱為遙唱體山歌。其基本格式為七言四句體。然而,有的歌手,喜歡在末尾添加一句聲韻相同的句子,對前一句起深化補充的作用,湊成五句,俗稱"三跌板",這是七言四句體的變異。跳覡是演唱性質的山歌,一般稱之為室內山歌。室內山歌主要是敘事山歌,它由歌頭、歌腹、歌尾三部分組成,具有典型的鳳頭、豬肚、豹尾的傳統特色。歌頭,通常一句或兩句比興句,用於起興,定韻;歌尾,簡短有力的一句話,畫龍點睛,揭示主題;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則是歌腹。歌腹內容可無限制的擴張,少則三五句,多則一兩百句,視歌手的"肚才"和故事情節發展需要而定。

然而,不管是遙唱體山歌還是室內山歌,都有一個共同的顯著特點:即興演唱。即情即景,臨時編撰,出口成章。因此,興國山歌水準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歌手即興編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語連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

在演唱形式上,興國山歌有一個不同於其它山歌的顯著特點,每首歌開頭一句"哎呀嘞",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隨著激動的感情迸發出來,其歌聲有如大水拋浪,奔騰激盪,大有一瀉千里之勢。中間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風格,或高亢激越,或低迥婉轉;而唱到結尾句之前,有一個呼應語"心肝哥(妹)",現多稱"同志哥(妹)",與開頭的"哎呀嘞"相呼應,形成興國山歌完整,獨特的演唱風格。敘事山歌中,由於篇幅較長,往往採用二人對唱或三人聯唱(俗稱三打鐵)的形式進行演唱。歌手用小鑼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後,擊小鑼片刻,一來便于歌手喘息歇氣;二來為歌手醞釀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時間;三來起一種"過門"轉調的作用。

興國山歌繼承了傳統的賦、比、興創作手法,並在長期的演唱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興國山歌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廣為流傳,就因為有鄉土情、泥巴味,唱的都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信手拈來,出口成歌。

興國山歌所唱的內容十分廣泛,舊時除唱男女愛情和勞動生活外,還常唱歷史故事、傳說新聞等內容,有時即興編唱,有時長篇敘事,形式多樣。解放後,許多以井岡山、贛南根據地革命歷史為題材的音樂作品中常以它為素材進行創他,如《紅軍根據地大合唱》、《井岡山大合唱》等。

興國山歌是勞動的號子,在田野山林中飄著,在壓彎的扁擔上顫著,在飛轉的紡車上纏著,既激發幹勁,又消除疲勞。興國山歌是生活的鏡子,折射生活的多姿多彩,情人傳情、斟茶待客、祈吉禳災、紅白好事祝讚都囊括其中。尤其是情歌,運用比興、暗喻、雙關等手法,情趣盎然。

價值

興國山歌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藝術奇葩。其價值主要有以下幾點:

1.傳承和研究客家文化。興國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飽含著豐厚的客家文化底蘊。興國山歌,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歷史畫卷。研究、解讀興國山歌,發掘其精華,無疑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一項極其重要舉措。

2.弘揚蘇區精神,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興國山歌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有過輝煌的歷史,是蘇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蘇區紅色山歌的研究,對我們傳承蘇區精神,無疑具有重要作用;興國山歌是藝文戰線上的輕騎兵,特別適合於政治宣傳鼓動工作,充分利用好興國山歌的特長,為藝文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武器;興國山歌滲透到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好山歌的教化、娛樂功能,將能極大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以山歌為紐帶,發揮聯誼功能,能促進世界客家人的凝聚力。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成為漢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而興國山歌已成為客家文化的代表和經典之一,親耳聽到鄉音鄉情,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愛國愛鄉的熱情,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傳承保護

興國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沃土中,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飽含著豐厚的客家文化資訊。從某種意義上說,興國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歷史畫卷。保護、研究、解讀興國山歌,發掘其精華,無疑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舉措。近年來,踏著構建和諧社會的激越鼓點,乘著「非物保護」和煦的東風,興國縣宣傳文化部門把「弘揚興國文脈,傳承興國山歌」作為文化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扎扎實實抓好了興國山歌的傳承保護工作。首先,採用文字、音像等手段挖掘收集了大量有關興國山歌的資料,並整理出版了《興國山歌報》、《興國山歌選編》、《興國山歌選》、《蘇區興國山歌》等有關興國山歌的書籍、報紙、歌碟等,打下了興國山歌傳承保護的物質基礎;為解決傳承人的問題,一方面做好四級傳承人的申報認定,另一方面建立了以師帶徒的機制,要求縣級以上的傳承人必須帶有徒弟,同時,將興國山歌與教育聯姻,走出了一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新路子,既拓寬了傳承人選擇的空間,也為傳承人的有效培養找到了落腳點;我們組建了山歌表演小分隊,十多年來,堅持常年活躍在農村鄉鎮,巡迴演出,既宣傳了時事政策,又培養了山歌受眾,一舉兩得。尤為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興國縣舉全縣之力,創辦了「重陽山歌節」(後改稱「興國山歌藝術節」),透過傳統山歌表演、擂臺賽歌、山歌新唱、山歌理論研討會等形式,在社會上產生了轟動性效應和廣泛影響。近幾年來,我們開展了每月兩場的「山歌情韻廣場文化活動」作為「興國山歌藝術節」的延伸,對興國山歌的傳承保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興國山歌藝術節已成為了省內有名的群眾文化品牌,2009年被中國群眾文化學會、中國文化報評為「全國首屆群文品牌」。

傳承意義

興國山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運用自如,靈活多變。因而,千百年來,歷久不衰,深受群眾喜愛。

興國山歌植根于客家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飽含著豐厚的客家文化資訊。從某種意義上說,興國山歌是客家人繁衍生息的一幅歷史畫卷。保護、研究、解讀興國山歌,發掘其精華,無疑是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一項極其重要的舉措。

參見條目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