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大陸 >

挥锄向东海(三)

2021-03-08 10:12    作者:陈再伟   來源:原创   VIEW:



                     (三)

 

  薛里村,在雅儒村东北方向,介于林西村和九里之间俯瞰该处地理形势,村落北面的温瑞塘河主干道由西而来,在此猛地拐了个大弯掉头北上,呈反弓状。东、南直面飞云江、东海;西、北坐拥万松山、隆山,形成山水缠绕,生气勃勃格局村民以薛、李、余、林、陈居多。其中,薛姓占60%多。当地薛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初年,十九世养南公(薛良朋九世孙)不乐仕进,遍历名胜。一日遨游兹土,见夫左有龙峰,右有凤屿,烁水潆洄,遂ト筑于斯而为薛里薛氏之始祖。”于是,瑞安多了个以姓氏命名的地名。

  薛氏的到来绝非偶然,似乎早在唐朝末年已经与瑞安结下不解之缘。据近年发现的庐江何绩撰写的《唐安固令薛府君墓表》墓志铭记载:“君讳正明,少力学,尚气节,有文风,刻意进修,所交游皆当时名士。年二十四,以明经摄令安固,治行超卓。天复二年以致双白乌之瑞,表献之朝,改安固为瑞安。

  薛正明是永嘉薛氏第六世 弘治《温州府志》之《科第志·小叙》:吾瓯登科者,始于唐吴畦、薛正明。天复二年恰好在任安固令“瑞安”之名,是否属他,与方志记载略有出入:

  清·乾隆《瑞安县志》记载:“昭宗天复二年,《明一统志》作天宝初,因获双白乌之瑞,改安固为瑞安。五季因之。”

  清·嘉庆《瑞安县志》记载:“昭宗天复三年《明一统志》作天宝初,改名瑞安。因钱镠奏,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诏改今名。五季因之。”由此看来,“因钱镠奏”的提法,还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天复前后,钱镠忙于在余杭一带征讨两浙内部敌对势力、抵御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军队入侵。天复二年(902年)刚刚被封越王,怎么可能为浙南偏僻之地——瑞安一座楼阁出现白乌“操心”?倒是当时在任安固县令的薛正明,往上奏报比较可信。真相到底如何,就留给后人去求证吧。反正历史挡不住薛氏后裔定居瑞安的步伐,以及带给云江两岸的文化大礼。

  叶适在《东瓯薛氏族谱叙》称:“夫东瓯著姓必首推薛氏者,宁独科第称隆哉?盖文章德业代不乏人,郡邑志可镜也。”唐宋以降,温州薛氏一脉奕叶流芳,文章卓荦,名列岁贡、恩贡、乡贡及登宋进士第者之列,竟有106人之多。特别是永嘉十二世祖薛季宣(1134~1173)开创永嘉学派,经陈傅良、叶适提倡推广、发扬光大,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相顺,鼎足而三,直至成为后世所谓的“温州改革开放精神思想源头和文化内核。”

  可惜,薛养南卜居薛里后,可能过于寄情山水,倾慕南山。此后几百年间,薛里的后裔们就像在他当年铺设下的巨幅农耕生活画卷之中,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悠然扮演着不同农耕角色,鲜能彪炳史册。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一批后起之秀崛起。

  在这幅耕读民俗图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当数清嘉庆年间的民间武术大师薛镇铨

  元末明初倭寇骤现,时常侵扰福建至山东沿海一带,瑞安濒临东海,自然未能幸免。《瑞安市志》记载,仅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间,倭寇侵扰瑞安城南、莘塍、海安、梅底(今梅屿乡)等多地达20余次。于是民间练武成风,村居连横纵保,以求自安。

  薛镇铨,号平甫,右庠生。从小喜爱武术,秉赋异禀。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刀枪棍棒,无所不能。特别那身步稳拳刚、威猛迅疾,灵巧绵密,刚柔相济的南拳功夫,远近闻名,威镇四方。一日,峨眉澄慧和尚云游至此,见薛镇铨习练南拳呼喝作声,力举巨石吞吐自如,便驻足旁观,脸上却浮着稍许不屑笑意。薛镇铨见此,便上前讨教。他抱拳见,扎定马步,吐气催力,猛地上前贴身靠打。只见慧和尚外八卦内太极,移步缠身,借力打力,举手间将薛镇铨抛出数十步远澄慧微笑道,只求力大劲刚何用?于是,薛镇铨便拜澄慧和尚为师,住家八年,尽得其内家功法。之后,他潜心揣摩,反复研练,自成一体。又数年,薛镇铨将此功法传授给直洛叶秀标叶秀标传给黄恩南、周绍然、贾式谷贾式谷传徐蔼卿徐蔼卿再传塘下蒋幼山发扬光大。自此,这套名叫铜钟功的内家功夫,名动天下,大放异彩。民国期间,革命武术家陈文征师从蒋幼山,又将铜钟功传回莘塍地。所以,武术界惯有“天下铜钟功出瑞安”的说法。永嘉薛氏的历代先祖们,无论如何都料想不到,世代书香流芳的薛氏一脉,后裔之中居然出了个开创武术流派的一代宗师。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过谁

  最富悲情、令人叹息的,莫过于孙锵鸣亲笔题写“冰雪为心”额匾背后的凄美故事。据薛氏族谱载:嘉庆年间,阳(疑为“前”谐音)里叶氏有女初长成,受聘薛里简轩。三年后,简轩病亡,叶女誓死上门守寡。小姑被她的大义举止所感动,守阁作伴,终身不嫁,共操家业。公公遂过继华岳为,拨田二十亩,作姑嫂三人衣食之赀。之后,叶女谨慎端严,不苟言笑,孝慈周全。而于小姑伯叔妯娌间,亦甚和睦,内外无间言。后经分爨,治家课子,井井有条恤孤寡、怜贫乏,乡党称之孙锵鸣闻听,事上于朝,欽加赐恤,准予立表建坊,承附庙祀。  当我们在叶氏嫂曾经生活的古民居里,仔细端详那块高高悬于中堂的“冰雪为心”额匾时,只见原本丹红似血的底板已呈暗紫,曾经神采飞扬的四个描金大字早被岁月侵蚀得斑驳迷离,只是那古茂遒劲的字体还固执地显耀着残存的暗淡光泽,仍觉寒意逼人。

  听说,像这样的贞节烈女,村里还有很多,几十人名列瑞安列女志。

 

  若论薛里这幅民俗图中,最生动、感人的人物是谁?则非康熙年间第29世薛幼宗莫属。

  幼宗字圣龙,号志源。少年时运不济,家贫不得读书。每天虽早出晚归勤恳务农却常常食不果腹,年届四十还娶不起老婆。但他人穷志不短,宅心仁厚,助人为乐。

  有一天,他见常年在九里汇附近河里打鱼的徐姓渔翁病困船舱,生命垂危,就帮他抓药治病,昼夜端茶送饭,直至痊愈还家。渔翁念其仁爱慈善,又长得高大魁梧,便把女儿彩姑许配给了他。

彩姑身出于寒门,但唇红齿白,眼神清澈,英气难掩。特别是那雪白、细腻、柔软的双手,仿佛附有神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描不成的画,人称“银涨姐”、“白玉手”。她操持着婚后的小家庭,过得红红火火。传说,有一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眼看锅里饭不够了,彩姑拿饭铲子边在锅里铲边说:“饭还有很多诶尽管吃,吃饱吃不饱都算一顿啊。”话音刚落,锅里果然多出来很多饭,吃得客人嘴油肚圆满意而归。更神奇的是,彩姑出主意想点子,协助薛幼宗贩木料、卖小猪、批南货、做豆腐,做一行赚一行,把生意做得像滚雪球似的越做越大,家境迅速兴旺起来。不到十年时光,他们盖起几十间房子,购买良田七百馀亩,还生育了4男4女。

  他们家通向塘河的那条本来非常幽静的巷弄,很快成了人流不息的繁华“小街”。天刚蒙蒙亮,往外运的货物一担担装船。夕阳西下,一箱箱银子经过巷弄运送回家。于是,村里人慢慢地就把这条巷弄称作了“银子巷”。难得的是,他富裕不忘乡亲,扶危济困,乐此不彼。凡闻道路桥梁、寺庙修葺,无不出资以助 。还经常教育子女积德行善,乐善好施。民国《瑞安县志稿》记载,他在平阳、温瑞塘河沿岸,建造很多凉亭,供路人休憩。以至于后来,无论哪里凉亭破损需要修缮,就会有人捎信给薛里银子巷,结果都能如愿以偿。

  民国时期,银子巷里薛家后人,财力仍很充盈。县城里项荫轩、项葆桢等人创办的南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就有银子巷居民投资的股份。因此,最早通向莘塍的两条电线,其中一条就接通了银子巷。那天晚上,人们惊奇地发现,银子巷里有东西在柱子顶上闪闪发光,比银子更耀眼,照得附近亮堂堂一片。

  发家之后的薛幼宗,经过生活不断磨砺,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了。他清醒意识到自身不识字的弱点,开始把目光瞄向家族的长远未来。于是置宗田、开宗祠、请名师、办私塾,为家族的人才复兴暗暗谋篇布局。序幕,或许就在他的长孙薛文标登嘉庆戊午(1798)右科举人那一刻正式拉开。

  村里其他姓氏的子弟来了,邻村的学童也来了,薛氏宗祠如同亮起了导航灯塔,强烈吸引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不知不觉间,薛里湖光山色的早晨,响起了一片朗朗读书声,飘过塘河,越过古海塘(下塘路),一直没入隐隐在目的东海波涛。

  黄体芳、胡玠、陈黻宸来了,马叙伦、刘绍宽、李翘、宋树宝、吕渭英和温钟洛也来了。温州各路学界泰斗、社会名流的纷至沓来,为薛里宗祠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里面的莘莘学子们,第一次意识到祖国和家族的命运竟然贴得那么的近。

  虽然,岁月沧桑,世事易逝,当年祠堂中的私塾何时正式开办,办成何等规模已无法考证,但事物发展,总有轨迹可循。据《温州教育志》记载,从薛家祠堂里起步的薛里小学,至今已有127年历史,远远地走在了瑞安中学的前头。兴办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人才辈出。薛家祠堂学塾,终于在中华大地陷于最黑暗时期,孕育出一群瑞安优秀学子、早期留学生及温州近代、现代史上烨烨生辉的历史人物:

    薛  恒(1835-1908)太学生,授四品军功。

    薛一清(1874-1951),字涤卿,清庠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

    薛志超(1881-1951),光绪三十一年浙江陆军学堂毕业,曾任浙江都督府高级副官,浙江总司令部参谋。

    薛祀光(1900~1987),字声远,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科毕业,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聘为国际法庭顾问,在审判日本战犯中作出重大贡献。温州、瑞安方志有传。

    薛济光,字乃源,日本东京大学政治科法学系毕业。抗日战争时期,变卖家产店铺、招募500多名瑞安籍工人,参加筹建浙江化学工厂,为抗战军队制造了大量硫酸、硝酸等军火原料。

    薛济明(1899~1967),字则诚,先留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研修应用化学,再赴美国医科大学研究院攻读,获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创设化工应用系。1939年4月,经周恩来推荐筹建浙江化学工厂,被委任浙江化工厂厂长兼少将参议,为抗战胜利贡献卓著。

    薛昭明,留学英国诺丁汉纺织大学,回国后任中央纺织学院教授。

 

------

  与此同时,薛里历史上一幅幅光辉灿烂的画面接连闪现:1927年,瑞安早期共产党人李伯驹,配合林去病、叶子午在薛里点亮革命火种;1930年5月,担任瑞安县委书记的林福禧带领农民参加闹荒暴动,配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1930年,刘光福领导上望一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减息斗争英勇牺牲;1938年秋天,十几个即将奔赴抗日战场的上望热血青年在薛前祠堂庄严宣誓:“万众一心,誓灭倭寇”、“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1947年,薛金水在山东孟良崮战役中血洒疆场;1963年,薛朝娒参加铁路建设尽忠报国。

 

  走访结束时,我们终于踏遍了薛里“大街小巷”。只见得,整个村子的民房建筑,基本以上世纪七、八年代风格为主,挨挨挤挤的,略显落寂。古民居主要分布在银子巷一带,看上去有些颓废不堪。倒是村落中部的几座宗教建筑盖得雄伟壮观,光彩夺目。据统计,全村现有2000多户共8000多人。经济条件好的,大部分都到附近集镇和城里购买新居,住进高楼大厦。村中老宅,好多都租给了外地人。听说,前些年因种种原因,村里与大办教育、发展经济、改善村居环境的发展良机失之交臂。

  薛氏先祖谋划的那幅精美耕读民俗图中,如今平添了些当代愤青角色和长长的叹息声。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