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寫山水訣

2019-09-05    作者:中文百科香港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寫山水訣》,山水畫論著,一卷。元代黃公望撰。該文以隨筆、雜記的形式總結了前人及自己山水畫創作的經驗。主要版本有有《輟耕錄》本、《圖繪寶鑑》本、《書畫傳習錄》本等。

《寫山水訣》論述了山水樹石的筆墨、設色、布局、結構、意趣等,繼承南宗畫理論。提出「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在布局透視上,提出「三遠」說。「山論三遠,從下相連不斷,謂之平遠;從近隔開相對,謂之闊遠;從山外遠景,謂之高遠」,以「闊遠」取代北宋郭熙「三遠」中的「深遠」,體現元人對山水畫意境的新追求。同時主張山水創作要去「邪、甜、俗、賴」,即反對用筆不正、無內在美、意境平凡、格調不高和泥古不化的作品,崇尚理、韻和自然生趣,因此重寫生而反臨摹,「皮袋中置描筆在內,或於好景處,見樹怪異,便當摹寫記之,分外有發生之意」。

《寫山水訣》並不是純講技法,所倡「逸墨撇脫,有士人家風」,鄙「畫工之流」,以「去邪、甜、俗、賴」為「作畫大要」,都顯見對人品、意趣的重視,這也是文人畫與院畫的顯著區別,為後人所重並非無因,明清畫家對「邪、甜、俗、賴」闡發尤多。黃公望並非只求「逸墨」,他引吳融詩「良工善得丹青理」,雲「作畫只是個理字最緊要」,雖未詮釋「理」之為何,而全卷所側重者卻在畫法,其義可明。他從人之多宗董源、李成二家出發,分析二人不同,以董石「麻皮皴」、「礬頭」,李成畫坡腳以數層取濕厚、惜墨如金為代表,皆深得其要。由於黃公望一生留意模寫,對虞山、三泖、富春之勝領略尤多,故所論山水樹石畫法,均出於長期實踐,所言筆墨要點,亦是真切體會。其中如「石看三面」,「方多圓少」,「小樹大樹,一偃一仰,向背濃淡,各不可相犯」,「山頭要折搭轉換,山脈皆順」等,均值得重視;至如用藤黃水浸入墨筆以求石之自然潤色,間用螺青入墨,先以淡墨相積,再用焦墨、濃墨等用墨、用色之法,更是重要的經驗之談。

《畫山水訣》雖短而雜,卻因持論有異,加以黃公望是南宗畫的主要代表,故頗為後人所重。黃公望固然講法度,但他又說「山水之法在乎隨機應變」,「大概與寫字一般,以熟為妙」,「古人作畫胸次寬闊,佈景自然,合古人意趣,畫法盡矣」。較之只講法度、規行矩步來確實較為通達,其寥寥數語的風格亦與南宗禪的崇尚簡約相近。但文中有許多如「糊突其筆」、「水筆不動」這樣的話句,因言之不詳而讓人難以理解。

《寫山水訣》始見於《輟耕錄》,共三十二則。《書畫傳習錄》僅錄九則,《畫學心印》轉錄自前書,亦為九則,名為《山水樹石論》。《六如畫譜》為十九則,中雜郭熙七則、宋迪一則,實十一則。《畫論叢刊》本據《輟耕錄》,亦三十二則,《中國畫類類編》與之同。《畫山水訣》一直被譽為得「南宗」畫論的真傳,被畫壇所推重,對明清山水畫的創作和理論都有較深的影響。

參考條目

中國美術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