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語言 >

阿爾泰語系

2019-08-12    作者:中文头条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阿爾泰語系(英語:Altaic Family),按譜系分類法劃分的語系之一。包括突厥語、蒙古語、滿-通古斯語3個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土耳其、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伊朗、阿富汗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

3個語族都有元音和諧律,其內容是元音分為陽性(後列、緊)和陰性(前列、松)兩類,每類再按舌位高低及圓脣不圓脣區分。輔音的共同特點表現在大多數語言都有16個輔音。其中塞音3對,塞擦音1對,或以清濁對立,或以清音不送氣與送氣相對立,擦音3個,鼻音、邊音、顫音共5個。現代語言新增加的都是擦音或舌尖塞擦音,翹舌音是後起的,只出現於達斡爾語及滿語。

阿爾泰語系語言是黏著語,在構詞法和形態學上有很大的共同性。詞根後加構詞後綴為派生新詞的主要手段,詞乾後加文法後綴為形態變化的主要手段。3個語族有同源關係的有力證據是各種語言的名詞(體詞)後面所接的格後綴彼此很相似。動詞均至少可以接3套表達不同文法功能的後綴。一套出現在句子主要謂語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終止形式;一套出現在連用的動詞結構中,接在前項動詞詞乾後面,稱為副動詞形式;一套出現在能仿照名詞作為句子幾種不同成分的動詞詞幹之後,稱為動名詞或形動詞形式。語族之間最引人注意的共同性是第一、二人稱單、複數的人稱代詞,其語音形式的不同可以從音變規則中得到解釋。3個語族之間還有一些彼此相同的名詞、形容詞和動詞。有一派學者認為這是同源的證據,另一派學者則認為是詞彙借貸所致。

歷史學家和歷史比較語言學家都明確指出,使用阿爾泰語系各種語言的群體早期都起源於中國的北方,並長期生活在這個地區。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其生活的地域嚮西擴展,直至西亞和東歐,並在那裡建立了國家。每個國家都由許多民族組成,其中使用阿爾泰語的民族居多數。由於戰爭和其他原因,居民的流動性很大,接觸其他語言的機會很多,說一種語言的人轉用另一種語言的機會也多。阿爾泰語言發展歷史的複雜性就在於此。

用歷史比較法研究阿爾泰語始於20世紀初。提出並論證阿爾泰語有親緣關係,貢獻最大的是芬蘭學者G.J.蘭司鐵。從1902年起,他寫了許多揭示語族之間共同的文法成分和重要的語音對應關係的論文。他的全部成果薈萃於他死後由其學生P.阿爾托編輯的《阿爾泰語言學導論》一書中。受蘭司鐵的影響,不少學者繼續他的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波蘭學者W.科特維奇和美國學者N.N.波普。後者用他的研究成果維護阿爾泰語系語言同源論的觀點。他在從事許多專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寫出了《阿爾泰語比較文法》,把探索同源詞和建立音變規律的工作向前推進了一步。科特維奇的代表作是《阿爾泰語言研究》。他在探索每個語族的語言歷史、揭示3個語族之間一些共同的詞和文法成分以及一些語音對應規律以後,得出的結論卻不是這些語言同出一源,而是這些語言彼此之間在歷史上產生過強烈的互相影響。

到20世紀50~60年代,阿爾泰語系各語言的研究更趨深入,許多學者在阿爾泰語系的親緣關係問題上態度更為謹慎。匈牙利學者C.李蓋蒂認為,阿爾泰語的親緣關係只是一種假說。丹麥學者K.格倫貝克認為,阿爾泰語系的存在還沒有證明。J.本辛認為,同源關係雖然不是不可能,但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蘇聯學者N.A.巴斯卡科夫則強調了阿爾泰語系語言的演變歷史中存在著十分複雜的關係,在以分化為主的趨勢中,分與合交織在一起。懷疑阿爾泰語言親緣關係的學者也發表了一些論著。英國學者G.克勞森在20世紀50~60年代發表論文,提出3個語族之間的共同成分多半是互相借貸的理論。用3個語族的材料和朝鮮語比較也能找出某些共同的語言成分,因此有人主張阿爾泰語系中應包括朝鮮語。但是朝鮮語本身的獨特性質,朝鮮語和阿爾泰語大量的相異成分卻難於解釋。因此,朝鮮語屬阿爾泰語系只能停留在假說階段。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