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語言 > 文字學 >

文字

2019-08-16    作者:-1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文字(英語:Character;Writing),語言的書寫符號,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是人與人之間交流資訊的約定俗成的視覺信號系統。一般認為,文字是文明社會產生的標誌。文字在發展早期都是圖畫形式的表意文字(象形文字),發展到後期都成為記錄語音的表音文字。

文字起源於圖畫。原始人用圖形來表達意思,通常稱為「圖形文字」。這種圖形雖然能交流資訊,但是跟語言並無聯繫,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文字。

表示意義的圖畫要發展到跟語言相結合,能夠完整地書寫語言,這才成為語言的有效記錄,即成熟的文字。許多民族都創造過原始文字,但是只有極少幾個民族的文字發展到成熟程度。有些文字,只能寫出實詞,不能寫出虛詞,閱讀時要由讀者自行補充,這是不完備的文字。大多數民族都借入其他民族已經成熟了的符號系統,再加以修改補充,書寫自己的語言。

常見的幾種文字

世界上有文字的語言里,絕大多數都是用以下文字形式寫成的:

拉丁字母

歐洲(除東歐外),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南北美洲,大洋洲,東南亞(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

幾乎所有的非拉丁字母語言,都有官方的或約定俗成的拉丁字母轉寫方式

大多數非音節語言的拼音系統採用拉丁字母

基里爾字母

東歐,前蘇聯的一些衛星國也曾採用斯拉夫字母拼寫語言,如蒙古

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地區、北非、伊朗、巴基斯坦等伊斯蘭國家;中亞、新疆

印度式字母

印度半島(除巴基斯坦外)的絕大多數國家,東南亞(緬甸、寮国、泰國、柬埔寨);西藏

漢字系統

漢字系統不僅包括漢字,還包括漢字的延展如假名、注音符號

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和其它使用漢語的華人地區、日本、韓國

採用其它(往往是孤立的)文字形式的語言有: 韓語(南韓部分採用漢字系統)、蒙古語(舊蒙文)、希伯來語等

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

名副其實的文字有3種主要類型: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音節文字和字母文字。這3種類型代表文字發展的3個階段。

如果每一個詞用一個符號來表示,那就需要許許多多的符號,而抽象詞仍舊難於寫出,這樣的文字是不切實用的。解決的辦法是,把一部分詞符改成只表音,不表意,夾在詞符中間,那就成為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這是最早達到成熟程度的文字類型。

用漢字書寫的中文,基本上屬於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類型。在古漢語中,表示實詞的漢字大都是詞符,表示虛詞以及擬聲和譯音的漢字是音節符號。例如,原來表示簸箕的「其」字是詞符,後來借來表示虛詞的「其」,就成為音節符號了。又如,「丁當」、「可汗」都是音節符號。有些漢字只是多音節實詞中的音節符號而不是詞符,如「葡萄」是由兩音節構成的詞,要用兩個音節符號寫出。

漢字和假名混合體的日文是典型的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其中漢字大都是書寫詞根的詞符,假名是書寫詞尾、助詞等的音節符。假名是從漢字變化出來的。

音節文字

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如果丟掉了詞符,全用音節符,那就成為「音節文字」。在任何語言中,詞的數量是很大的,而且不斷增加。音節的數目少得多,而且是相對穩定的。音節文字只要用數目有限的符號,就可以完備地書寫語言。

日本有「假名文字運動」,主張不用漢字,全用假名。這個主張如果實現,日文就成為音節文字了。

埃塞俄比亞文字(近代體稱為阿姆哈拉文字)是一種現行的音節文字。它用大致相同的符號代表相同的輔音,附帶微小的筆畫變化表示元音,成為音節符號。

比較一下日文的假名和阿姆哈拉音節符號,可以看出其間的主要區別是,假名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輔音,阿姆哈拉文字用基本上相同的符號表示相同的輔音。

有些音節文字,不管元音如何不同,輔音相同的音節都用相同的符號來表示。好比ka、ki、ku都寫成k。這樣就產生了所謂「輔音字母」。這樣的字母雖然叫做輔音字母,可是帶有不寫出來的元音,仍然具有音節符號的性質,它是從音節符號向音素(音位)符號演變的中間形態。

西元前11世紀的比布魯斯字母(阿希拉姆碑銘文字,發現於比布魯斯,在今黎巴嫩,現名朱拜勒)是現存最早的已經解讀的輔音字母,可以說是字母的老祖宗。

從字母的老祖宗間接傳下來的阿拉伯字母是今天應用比較廣泛的輔音字母。阿拉伯文字把同樣的幾個字母寫在一起,要求讀者根據上下文的不同而讀成不同的詞。這很象用字母來縮寫語言。打個比方:d、p兩個字母連寫在一起,成為dp,但在一個地方要念成dipu「地鋪」,在另一個地方要念成dapo「打破」。這樣,雖然書寫省事,可是閱讀太不方便了。所以後來又在輔音字母上加幾個點子表示元音。

字母文字

字母表示元音的方法有3種:

①用獨立的符號表示元音,例如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

②用不連接的分音符號表示元音,例如阿拉米字母、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等。

③把分音符號連接在字母上表示元音,例如印度字母、阿姆哈拉字母等。第3種被認為是音節符號字母。第2種如果以不加元音符號為正體,也是音節字母。      嚴格意義的「字母文字」,既有輔音字母,又有元音字母。創造元音字母是希臘人的貢獻。他們在西元前8世紀傳入輔音字母,把其中幾個改為專門表示元音,其餘仍舊錶示輔音,但是不再附帶元音。這好比原來k可以表示ka、ki、ku的音,現在用k、a、i、u幾個字母分別寫成k—a、k—i、k—u。這樣就產生了「音素(音位)字母」。音素字母文字,在書寫時候要把音節分析成為輔音和元音,在閱讀時候要把輔音和元音拼合成為音節。這是完備的拼音制度。

完備的拼音制度的產生,使文字歷史進入新的階段。一切語言的聲音,如果分析成為音素(音位),一共只有幾十個基本的輔音和元音,只要用幾十個字母就可以寫出。跟音節字母相比,音素字母不但符號數目少得多,而且表音更加靈活。但是文字記錄語音總有遺漏。例如重音、句調、節奏等等,字母文字還是不作表示的。

文字的表達方法

從單個符號來看,文字有3種基本的表達方法:表形(象形)、表意(會意、指事)和表音(假藉、諧聲)。具體的文字,往往混合應用幾種表達方法,而以一種或兩種方法為主。

原始圖形文字主要用表形方法,可是也夾用表意方法,例如用點子或短線表示數目,所以又稱「形意文字」。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兼用表意和表音兩種方法,所以又稱「意音文字」。意音文字中間一般還有既不表意、又不表音、只有區別功能的所謂「定符」。從廣義來看,區別功能也是一種表意功能。

除新設計的文字以外,音節文字和音素字母文字都在表音之中夾用表意。例如英文或法文中間,有些詞的讀音相同而拼法不同,有些詞附帶不讀音的字母,這些由於歷史或其他原因而形成的特點,今天成為具有區別詞義的拼法。阿拉伯數字是表意符號,但經常夾用在表音的字母文字中間,這也是表達方法的混合應用。

從語言的內容來看,文字元號所書寫的「語言單位」是可小可大的。從小到大,可以分為5等:

①音素或音位,用音素或音位字母。

②音節,用音節符號。

③詞兒,用詞符。

④詞組,用詞組符號。

⑤語段,用語段符號。

今天各國的文字元號,極大多數代表音素或音位,少數幾種代表音節。漢字有的是音節符號,有的是詞符。代表詞組和語段的文字現在沒有。但是,文字中間夾進阿拉伯數字和科技符號,也可以表詞、詞組或語段。

文字的體式變化

體式是文字的外形。任何文字的體式都是不斷變化的,可是成熟了的文字就變化很慢。現存資料開始於5500年前的古埃及文字,早期大都是圖形符號,主要用於碑銘,稱為「聖書體」。這些圖形符號大部分已經失去表形性質,成為表意或表音符號。中期由於用軟筆在紙莎草上書寫,體式變為草書筆畫,丟掉了圖形的外表,主要用於書寫經文,稱為「僧侶體」。晚期筆畫大為簡化,主要用於寫信和記帳,稱為「大眾體」。3種體式很不相同,但是基本結構相同。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在今伊拉克)的蘇美爾文字,可能更古于埃及文字。蘇美爾文字早期也是以圖形符號為主,後來由於在軟泥板上用硬筆壓刻成字,符號變成一頭粗、一頭細的短線條,類似楔子,稱為楔形字(又稱釘頭字)。楔形字的筆畫漸漸變得越來越簡。這種以泥板為紙張、用壓刻方法書寫的奇特文字,以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為中心,傳播到四周的民族,寫成各種文字。其中最重要的是阿卡德文字,也就是巴比倫和亞述的文字,在歷史上曾經是西亞的國際通用文字。

以上兩種詞符與音節符並用的文字都在一兩千年前被廢棄了。同類型的中國漢字,從殷商甲骨文算起,有3300年以上的歷史,也經過多次體式變化,甲骨文、金文變為大篆、小篆,再變為隸書、楷書,同時又有行書、草書,但是基本結構未變。它屹立數千年,應用到今天。

文字的主要發源地,除北非、西亞和東亞以外,還有美洲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那裡的瑪雅文字有別緻的圖形符號,但是也已經失去表形功能,成為以音節符號為主,兼用意符、音符和定符。最早的遺物是西元328年的刻碑。瑪雅文字到16世紀被廢棄。

字母的傳播

文字從原來創造的民族傳播到另一民族,由於語言特點不同和應用要求不同,發生了矛盾。結果是,接受外來文字的民族,為了自己的需要,對傳入的文字進行調整、補充或改革。漢字傳到日本產生假名,就是由傳播而改變的一個例子。

產生比布魯斯字母的黎巴嫩,在地中海東岸,那裡是古代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兩大文化往來交流的走廊地帶。當地的居民,後來被稱為腓尼基人,意思是「商人」,因為他們主要經營商業。他們需要簡便的文字來記帳,但是埃及文字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都太繁難。他們從埃及文字中的輔音符號得到啟發,創造出一套輔音字母。這套字母的產生,比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晚2000年。這說明字母的產生是經過極長時期的醞釀才瓜熟蒂落(另一說認為比布魯斯字母源出愛琴海音節文字)。

文字隨著文化──尤其是宗教──傳播四方。同一種文字可以傳播到語言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字的類型跟語言的類型沒有必然的關係。例如,日語跟漢語在語言類型上很不相同,可是日本採用了漢字。日語的特點只促進了假名的產生,沒有妨礙漢字的採用。

字母在比布魯斯形成以後,由於簡便好用,不脛而走,無遠勿及。在嚮東傳播的路線上,形成阿拉米字母系統。今天的阿拉伯字母是這一系統的一種晚期變體。自成系統的印度各種字母,流傳於印度各邦、東南亞各民族和中國的西藏。印度字母系統可能也是從阿拉米系統分化演變而來。在嚮西傳播的路線上,形成腓尼基字母系統,它變成希臘字母,又變成基里爾字母(又稱斯拉夫字母)、羅馬字母(又稱拉丁字母)以及其他字母。東正教國家用基里爾字母,天主教國家用羅馬字母。在過去的300年中,隨著西歐國家的大擴張,羅馬字母傳播到非洲、美洲和亞洲許多國家,成為今天世界上流通最廣的字母。

文字列表

在當今大的語種里,文字主要分為:

意音文字

      漢字(中文)

      日文漢字

      韓文漢字

      西夏文

      女真文

      契丹文

      聖書體

      楔形文字

      瑪雅文字

音節文字

      假名

      彝文

元音附標文字

      天城文

      泰語字母

      緬甸文

      寮国文字

      高棉文字

      藏文

      印地文

      梵文

      悉曇文字

輔音音素文字

      阿拉伯文字

      希伯來字母

全音素文字

      拉丁字母

      西里爾字母

      希臘文

      亞美尼亞字母

      格魯吉亞字母

      蒙古文字

      諺文

      它拿字母

文字對人類的影響

1.使歷史脫離了口傳身授的階段,得以記錄歷史,進入文明時代;

2.突破時間限制,後人可透過文字瞭解前人已取得之成就,人類的思想、文化不會失傳中斷,而文字使文明得以延續,文化得以累積;

3.突破空間限制,不同地區之人可透過文字系統轉譯進行交流;

4.在文明社會中,文字作為高效的資訊傳播工具,大大提高了文化、思想、藝術、技術等人類文明的傳播速度和效率。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