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宗教 >

三性

三性(漢語拼音:sān xìng),佛教術語。有二義。 一、佛教瑜伽行派學說的中心觀念。梵名又稱Tri-svalaksana,譯作三自相或三相,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 1.遍計所執性,指出於凡...[詳情]

三學

三學(漢語拼音:sān xué;梵語:śikṣā;巴利語:sikkhā),佛教用語。分別指增上戒學(adhisīla-sikkhā)、增上意學或增上心學(adhicitta-sikkhā)、增上慧學(adhipaññā-sikkhā)。戒、定、慧,即...[詳情]

三原清真寺

三原清真寺,在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城河道巷內。原寺建於明代興和巷(今太平巷北口),是一座兩進四合院的中國式伊斯蘭教寺院。坐西面東,門房5間,院內南北各4間廂房;5間過廳房,南北各...[詳情]

一行

一行(673~727),本名張遂,河北巨鹿人,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自幼刻苦學習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青年時代即以學識淵博聞名於長安。為避開武則天的拉攏,剃度為僧,取名一行。先...[詳情]

世親

世親(梵文:वसुबन्दु Vasubandhu),亦譯天親,音譯婆藪盤豆(婆藪槃豆)、伐蘇畔度,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理論的創始人之一,與其兄無著齊名。活動於西元4~5世紀。生於北印度犍...[詳情]

上座部

上座部 (梵文:sthaviravāda;巴利文:theravāda;藏文:Neten depa),佛教部派之一。意為上座長老們的學說。在巴利文中稱Theravāda。它是在釋迦牟尼逝世後第一個百年內出現的。據說是當時佛教僧...[詳情]

三藏

三藏 (拼音:sān zàng),梵語:त्रिपिटक Tripiṭaka),佛教典籍的組織與保存形式。又稱一切經、契經、藏經,包括經、律、論三個基本部分。佛教經典中最早出現的是釋迦牟尼在世...[詳情]

三性

三性,佛教術語。有二義。 一、佛教瑜伽行派學說的中心觀念。梵名又稱Tri-svalaksana,譯作三自相或三相,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 遍計所執性 ,指出於凡夫的虛妄執著,有內...[詳情]

三學

三學(梵語:śikṣā,巴利語:sikkhā),佛教用語。分別指增上戒學(adhisīla-sikkhā)、增上意學或增上心學(adhicitta-sikkhā)、增上慧學(adhipaññā-sikkhā)。戒、定、慧,即三無漏學,是達到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