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 > 列表

推荐酸、甜、苦、咸、鮮……還有什麼味?科

20世紀初,日本科學家池田菊美首次提出將鮮味作為除甜...[详情]

首款網格結構納米電子皮膚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9月28日電 (記者劉霞)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DGIST)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世界上第...[詳情]

祝融號探測數據揭秘火星0至80米深度淺表結構

新華社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張泉)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火星研究團隊日前利用祝融號火星...[詳情]

地下罕見鑽石「講述」水的故事

英國《自然地球科學》發表了一項研究,分析了地表之下660公里處的罕見鑽石內含物,發現一個延伸至...[詳情]

中國牽頭制定併發布幹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

由中國牽頭,日本、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等多國專家參與制定的幹細胞國際標準ISO24603《人和小...[詳情]

「中國天眼」探測到快速射電暴密近環境的動態演化

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記者張泉)中國科學家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一例位於銀河系外的快速射...[詳情]

3D打印創建最高比強度鈦合金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澳大利亞工程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上撰文...[詳情]

韋布望遠鏡發布首張火星照片

左邊:目前的火星地圖。右上:同一區域的紅外圖像,顯示了火山口和灰塵層等表面特徵。右下:顯示...[詳情]

創新DNA存儲算法 讓敦煌壁畫再「活」兩萬年

記者9月1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合成生物學團隊創新DNA存儲算法,將10幅精選敦煌壁畫存入DNA中,通...[詳情]

AI幫忙「改稿子」 給科技出版增添價值

本版圖片除標註外由視覺中國提供 科技日報訊 (記者操秀英)記者9月15日從施普林格自然獲悉,繼使...[詳情]

碳查證機構 再添工研院量測中心服務

因應環保署公告第二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及未來國際碳邊境調整機制的要求,相關...[詳情]

技術加持下,天然橡膠變身多種新材料

天然橡膠是重要的工業彈性原料,其優異的綜合性能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研發新型天然橡膠複合材料...[詳情]

距地僅一百光年 表面可能有液態水 新發現「超級地球」或支持生命存在

科技日報北京9月12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發現了兩顆距離地球僅100光年的新行星...[詳情]

超大質量黑洞:星系中心的「怪獸」

日前,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們使用歐洲空天局的XMM-Newton和美國宇航局的NuSTAR太空望遠鏡觀...[詳情]

手機藉助AI聞「聲」辨新冠

據4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歐洲呼吸學會國際會議上公佈的一項研究,人工智慧(AI)可通過手機應用...[詳情]

量子材料中首次發現數千原子糾纏

在物理學中,薛定諤貓寓意了量子力學中兩種最令人「敬畏」的效應:糾纏和疊加。德國德累斯頓大學...[詳情]

工研院開設智權法務高階人才培訓班

在全球趨勢引領下,專利已不再是被動防禦的工具,而是搶攻國際市場的利器,智慧財產權更是臺灣科...[詳情]

中國科學家發布首批大視場X射線聚焦成像天圖

除了用於醫學檢測,X射線還可以作為宇宙信使,用來探索遙遠而神秘的星河。 在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詳情]

白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製備成功

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物理學院肖正國教授課題組與化學與材料學院陳濤教授課題組...[詳情]

「人機融合」值得期待 倫理風險亟待解決

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嚮往的未來世界,是以人類為代表的「碳文明」及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硅文明」...[詳情]

彰將建置12處科技執法

交通部於今年一月六日行政院院會中提報,近年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持續增加,引起各界關注,交通...[詳情]

ViewSonic 35周年 轉型有成

▲ViewSonic示範UNIVERSE教育元宇宙軟體,內建多元教學功能比其他視訊軟體更貼近真實教學現況,一站式...[詳情]

中保科網路哨兵戰情中心調查:中小企業遭網路攻擊暴增3倍

▲近日網路攻擊事件頻傳,網路資安安全不可不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從2日起多個公務...[詳情]

吳漢章:中型醫院用醫療資訊系統雲 可大幅降低維護費用

【記者王輝丹/臺北報導】華碩雲端暨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表示,隨著智慧醫療服務蓬勃發展,加上臺...[詳情]

產研共創AI生醫加速器 國衛院與華碩集團合作簽約

▲國衛院長梁賡義(左)與華碩電腦營運長謝明傑(右)代表簽約,產研攜手共創AI生醫加速器。(記...[詳情]

首個DNA材料製成的納米馬達面世

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成功使用DNA摺疊法製造出了一款分子馬達...[詳情]

新聞元宇宙:從新聞了解世界與人生 中國「天眼」發現疑似地外文明信號?

根據紐約時報在 2022 年 6 月 20 日的網路新聞報導指出,中國天文學家探測到具有地外文明特徵的無線...[詳情]

「羲和號」首次獲得三種太陽譜線輪廓

「『羲和號』發射後,已經在空間首次同時獲得了太陽全日面H譜線、Si I譜線和Fe I譜線的精細結構和光...[詳情]

新型固態鋰金屬有機電池研發取得新進展

由於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和高理論容量,以固態電解質來代替液態電解液的固態鋰金屬電池研發備受關注...[詳情]

聲音何以「療傷」?科學家首次建立聲音鎮痛的小鼠模型

聲音何以「療傷」?年輕的科研人員創新思路,建立小鼠模型尋找答案。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詳情]

5億歲的雲南蟲身份確定 被寫入脊椎動物「家譜」第一頁

雲南蟲生態復原圖楊定華繪圖 研究團隊對海口地區產出的127塊雲南蟲標本的鰓弓結構進行了分析,首...[詳情]

大型強子對撞機發現三種新奇異粒子

粒子家族喜迎新成員!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網5日報道,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底夸克探測...[詳情]

環形RNA調控小細胞肺癌的關鍵信號通路找到

記者4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強磁場中心林文楚課題組研究發現,環形RNA作為分子...[詳情]

南科輔導新創團隊新創肺積水檢測分析系統 勇奪科技部FITI大獎

科技部南科管理局帶領16組新創團隊勇闖111年(2022)第一梯次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與民生...[詳情]

長榮航太榮獲波音績優供應商獎項肯定

長榮航太於美國波音公司日前在洛杉磯舉辦的「二○二二年度績優供應商」頒獎典禮中,以嶄新科技和...[詳情]

AI發現至少80萬年前人類用火遺址

科技日報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劉霞)以色列和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詳情]

新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25%

科技日報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攜手研製出一款新型鈣鈦礦/銅銦二硒化...[詳情]

向聲學積體電路邁出關鍵一步 聲波首次在芯片上實現控制與調製

圖為可以控制和調製聲波的芯片。 圖片來源:邵林博/哈佛大學 科技日報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劉霞)...[詳情]

研究表明20世紀熱帶氣旋數量下降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20世紀每年的熱帶氣旋數量相比19世紀下半葉減少了...[詳情]

清華大學科研團隊首次實現具有亞1納米柵極長度的晶體管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李依環、孫競)記者從清華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積體電路學院教授任天...[詳情]

中國科學家開闢碳材料研究新方向

本報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鄭健研究員團...[詳情]

專家講解|人工智慧技術中的自然語言處理

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知名學者周海中先生曾經預言:人工智慧技術將廣泛應用到各學科領域,會產...[詳情]

专家讲解|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

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先生曾经预言: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各学科领域,会产...[詳情]

專家說法|李陽:量子計算到底是什麼意思?

近年來,量子計算(QuantumComputing)領域頻頻傳來重要進展;量子計算已成為引發激烈角逐的科技前沿...[詳情]

专家说法|李阳:量子计算到底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量子计算(QuantumComputing)领域频频传来重要进展;量子计算已成为引发激烈角逐的科技前沿...[詳情]

科技部TTA前進法國VivaTech 傳捷報

科技部產學司長許增如今(一一一)年率領臺灣科技新創,前進法國巴黎舉辦國際知名新創展會VivaT...[詳情]

雲系統讓電動汽車彼此點對點充電

美國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雜誌刊發論文稱,他們提出了一種點對點系統,讓電動汽車能夠通過一個...[詳情]

兩顆距地僅33光年的「超級地球」發現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其「苔絲」(TESS)任務發現兩...[詳情]

首個使用偏振的超快光處理器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英國牛津大學研究...[詳情]

超靈敏磁強計可將信號功率放大64%

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固體物理研究所(IAF)發布公告稱,該所研究人員在基於金剛石氮空位(NV)中心...[詳情]

神秘「軸向希格斯模式」新粒子發現

被稱為「軸向希格斯模式」的新粒子是定義質量的希格斯玻色子粒子的磁性相對粒子。圖片來源:《自...[詳情]

10個與聽力損失相關新基因找到

由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和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確定了...[詳情]

新法使用磁性納米粒子治療癌症

俄羅斯聯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新聞中心稱,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了磁納米粒子在鐵磁流...[詳情]

首個鋅金屬「伴侶蛋白」確定

據17日發表在《細胞》與《細胞報告》雜誌上的兩篇論文,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一個鋅金屬的伴侶蛋...[詳情]

持續穩定五十天的人工細胞膜問世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腦科學研究所團隊成...[詳情]

高保真度三量子位原生量子門首次實驗演示

研究員尤塞普金在為實驗預先安裝超導QPU。圖片來源: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應用於量子位的...[詳情]

化學線索揭示恐龍新陳代謝率高低

在《自然》雜誌的一篇新論文中,美國科學家揭示了一種研究恐龍新陳代謝率的新方法,該方法利用恐...[詳情]

唐本忠院士:關於高分子,聚集體和整體論的哲學淺思

唐本忠高分子科學家 1957年2月出生於湖北潛江。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高分子化工系,1985年、198...[詳情]

「下一代奇蹟材料」石墨炔首創成功

據最新一期《自然合成》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已成功合成出科學家們數...[詳情]

迄今最具破壞力小行星將掠過地球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一顆名為7335(1989...[詳情]

氣變每年剝奪人均44小時睡眠

丹麥科學家對68個國家民眾的睡眠跟蹤腕帶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全球變暖影響了人們的睡眠時...[詳情]

「天外來客」講述太陽系「童年」故事

研究人員提出,原行星盤氣體的外流像一雙「看不見的手」,參與了早期太陽系的塑造,影響了小天體...[詳情]

中國科學家實現水波單向傳播

海洋是人類活動重要場所,如果能靈活控制水波傳播方向,減少海浪對相關設備的侵襲,將極大便利人...[詳情]

「中國天眼」探測到「黑寡婦」脈衝星新現象

近日,中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天眼」,首次探測到了緻密雙星系統中等離子體的極端湍流現象,為「...[詳情]

異構計算:算力突破新抓手

高性能計算類應用的發展,驅動算力需求不斷攀升,但目前單一計算類型和架構的處理器已經無法處理...[詳情]

中國科學家研製新材料 有望助力「雙碳」和太空探測

新華社合肥5月19日電(記者徐海濤、周暢)白天可比環境溫度高170攝氏度,夜晚可比環境溫度低20攝氏...[詳情]

全球變暖結局如何?地球3億年前給出參考答案

研究晚古生代大冰期已經發生過的碳排放與全球變暖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將有益於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詳情]

藻類系統「變身」可再生生物光伏電池

英國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廣泛存在的藍綠藻為微處理器持續供電了一年,過程中只使用環境光和水。該系...[詳情]

量子自旋液體基態首次觀測到了

由來自美國、德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X》雜誌上撰文稱,他...[詳情]

AI算法實現光速級地震監測

科技日報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詳情]

研究成果竟能「進入」手機 中國散裂中子源也有「接地氣」的一面

散裂中子源進行的實驗看似高深,但其中一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中子散射是研究手機鋰電...[詳情]

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發布 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首次「露面」

北京時間5月12日,在包括上海在內的全球多地同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天文學家向人們展示了位於銀...[詳情]

模型:仿照實物/圖樣並按比例製作的物件

近年來,模型(英文model)已成為最熱門的詞語之一。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先生曾經說過:簡單地說,...[詳情]

模型:仿照实物/图样并按比例制作的物件

近年来,模型(英文model)已成为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曾经说过:简单地说,...[詳情]

月壤里的秘密:或可在月球上製備氧氣和燃料

國際學術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論文引發學界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詳細分析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詳情]

科學家用液晶創建平面「魔窗」

加拿大研究人員第一次使用液晶製造了一個平面魔法窗,這種透明裝置在光線照射時會產生隱藏的圖像...[詳情]

新型催化冷凝器讓普通金屬「變身」 可降低催化劑中貴金屬使用量

科技日報北京5月10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子城分校科學家發明瞭一種名為「催化冷凝...[詳情]

數學語言是星際交流的理想工具

當代科學家及未來學家周海中曾經指出:數學語言具有明確性、單義性、緊湊性、普適性、直觀性、抽...[詳情]

数学语言是星际交流的理想工具

当代科学家及未来学家周海中曾经指出:数学语言具有明确性、单义性、紧凑性、普适性、直观性、抽...[詳情]

中國科學家實現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

此前,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那麼,二氧化碳除了可以「變」澱...[詳情]

新研究揭示「女怕冷,男怕熱」進化原因

同一間辦公室里,女性穿著毛衣,而男性吹著空調穿著短袖這種場景是否似曾相識?什麼原因造成了這...[詳情]

變廢為寶新路徑!中國科學家將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新華社北京4月28日電(記者張泉)日前,中國科學家獨創了一種二氧化碳轉化新路徑,通過電催化與生...[詳情]

科學界已有多種方案防禦近地小天體

據悉,中國目前正在著手組建近地小天體防禦系統,旨在應對近地小天體撞擊風險。此前只有美國、日...[詳情]

科学界已有多种方案防御近地小天体

据悉,中国目前正在着手组建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旨在应对近地小天体撞击风险。此前只有美国、日...[詳情]

真菌中新發現蛋白可繞過「植物防禦」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部(ARS)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小組發現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讓...[詳情]

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新人工神經細胞

英國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製造出了由生物相容性材料製成的人工神經細胞,這項創新有朝一日可能會被...[詳情]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 七百多顆「失敗恆星」候選體

「視力」超好的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又一次展示了其強大的觀測能力。基於LAMOST發布的第七批低分辨...[詳情]

專家談|防禦近地小天體並非杞人憂天

近日,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將組建近地小天體防禦系統,旨在應對近地小天體撞擊這一全人類面臨的...[詳情]

专家谈|防御近地小天体并非杞人忧天

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将组建近地小天体防御系统,旨在应对近地小天体撞击这一全人类面临的...[詳情]

芯片里的金屬

金屬材料在芯片工藝的演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先進製程的尺寸不斷縮小的過程中,貴金屬及其合金...[詳情]

首個可協同工作分子機器人開發完成

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利用集群策略工作的微型機器人,首次證明分子...[詳情]

首個可協同工作分子機器人開發完成

科技日報北京4月20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院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利...[詳情]

像向日葵一樣「追光」的智能新材料問世

科技日報天津4月20日電 (記者陳曦 通訊員焦德芳)記者2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封偉教授團隊受自...[詳情]

無需逐層構建的3D打印技術面世

科技日報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儘管3D打印技術在過去十年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該技術仍然...[詳情]

「植物界大貓熊」蘇鐵完整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

近日,科學家完成蘇鐵基因組解析工作,發布蘇鐵完整基因組圖譜,這意味著種子植物基因組演化研究...[詳情]

揉眼睛看到奇怪圖案,是窺探到了天機嗎

用眼時間一長,我們的眼睛就會感受到疲勞,這時很多人會不由自主地閉上眼睛揉一揉、放鬆一下。...[詳情]

中國科學家發現 艱難梭菌毒素入侵人體「新大門」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園園)記者近期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陶亮團隊與施一公團隊...[詳情]

NASA將醫生「全息傳送」到國際空間站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這不是科幻小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名醫生的...[詳情]

專家解讀|外星人是否會入侵地球?

據媒體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正推進一項新計畫,嘗試向太空發出一系列有關地球的資訊。報道稱...[詳情]

专家解读|外星人是否会入侵地球?

据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正推进一项新计划,尝试向太空发出一系列有关地球的信息。报道称...[詳情]

小行星撞擊地球 人類將面臨這些災難

在太陽系中,有2個圍繞太陽運動的小行星環繞帶,一個是小行星帶,另一個是柯伊伯帶。小行星帶距...[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