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欄 > 名家專欄 > 陸炳文 >

“九三俱樂部”擬列紀念榜把抗戰將士英靈與民族記憶相繫

2025-09-01 15:00    作者:陸炳文   來源:粥會   VIEW:










 

“九三俱樂部”擬列紀念榜把抗戰將士英靈與民族記憶相繫

 

「抗戰英靈血作庫,光復臺灣史有度。建國忠魂記千戶,仁愛和平萬姓住。延平成功名可數,常德衡陽聲共步。八十光周年代幕,九三榮節勵人慕。」(〈九三軍人節感懷〉* 陸炳文自吟得句)

榮耀的九三軍人節,再過一天就要到了,作為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節目前教官,曾在莒光園地《鲲島探源》單元,介紹過軍人節由來的我,對於當年節目中強調,「沒有對日抗戰的勝利,就沒有臺灣省的光復,重回到中華民國的懷抱,也就没有自由民主的寶島!」此語今日如梗在喉,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陸炳文博士九三軍人節前夕,話說來時路兼及未來之中國。

民國351946)年,國民政府在南京,將每年93日訂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到了1955年在臺灣,再為增進三軍團結,訂定93日為“軍人節”、亦即“九三軍人節”,以表彰國軍忠烈將士的犧牲奉獻與報國氣節;國民黨營的中國廣播公司,旋即結合新聞文化政策宣導,開播“九三俱樂部”以資配合,長期廣受聽眾歡迎,而海內外收聽者眾。

國家檔案庋藏一組6張老照片,圖照說明文字簡單明瞭指出:「中廣的“九三俱樂部”,93日舉行空中敬軍大摸彩,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堅忍中將曾到場致詞,感謝這個節日對鼓勵士氣的貢獻。其中圖一左旁為“九三俱樂部”主持人白茜如女士。中央社記者秦炳炎攝,民國四十八(1959)年九月三日。」

陸博士看到這一組圖照特別有感,正因為一度還是“中廣人”的緣故。緣起於上個世紀80年代,「從1981年開始進入中廣,擔任《開國建國英雄譜》、《心向白日青天》、《溫暖滿人間》,3個帶狀節目撰稿、及主持人一連3年,每年播岀52集,換言之即每週一集,由海外部用18種語言,向全世界放送,包括中國大陸;19848月起,更在中廣新聞部負責之、中華民國公民營各廣播電台聯播節目《早晨的公園》中,主講〈五百年前是一家/百家姓:中國姓氏源流〉單元,以國語和閩南語雙聲帶發音,每星期3上午740分播講1集,3年多也才講160餘集,就榮獲教育部長毛高文頒授、推行社會教育有功獎章獎勵。」之前的全球粥會官方網站,早以《仨半個中廣人化成個半中廣人花二個半小時話老中廣二三事》為題,報導老中廣二三事當中,就已經把年近八旬的我,對中廣是有感情的心事,披露在中廣也只是兼差,並非全職人員交情却深。

回想起那些年老中廣仍座落在,臺北市中心仁愛與建國南路口,時任海外部經理的白茜如女史,到播音室找我加盟主持新節目,陸炳文當時喜不自勝,竟不自量力答應下來,接受白姐禮請主持了、《開國建國英雄譜》節目裡,第一集從國父孫中山講起,其中不少抗戰時英雄烈士,為首張自忠上將英勇故事,最終壯烈犧牲而感人至深。張將軍乃八年抗戰殉國職務最高的將領,其可歌可泣的史實,直可驚天地泣鬼神,甚至獲得了日本軍方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中國的戰神”而不名。節目播岀之後,各方反應不錯,中國大陸回應,亦復如此熱烈。

白姐尚且當面出示,歷來收到觀眾來信,例如一位廣東聽友,因為經常偷偷收聽,中廣“九三俱樂部”的節目,坦言在精神上、與心靈上獲得了很多快慰,所以最近特別經由他的香港朋友,轉寄一封信給主持人白茜如(信中似被誤以爲,白姐名字叫“慶路”)小姐,表示對這個無遠弗屆節目、以及白小姐無限的關切。陸炳文當即聯想到了,戰時培都“重慶路”重現!

在抗日聖戰中,重要戰役名稱,乃至榮耀相關名詞,光復接收臺灣之後,幾乎均被全台首善之區,臺北市取為街道馬路名,有如:戰時陪都的“重慶”,收復臺灣的“光復”,開國建國的“建國”,四維八德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延平郡王的“延平、成功”,常德會戰的常德,四平戰役的四平,衡陽保衛的衡陽,桂柳反攻戰役的“桂林、柳州”,長沙會戰的“長沙”,福州戰役的“福州”,廣州戰役的“廣州”,南昌會戰的“南昌”,蘭封會戰的“蘭州、開封”,南京戰役的“南京”,徐州會戰的“徐州”,太原會戰的“太原”,平津作戰的“北平、天津”,黑龍江戰役的“龍江”等,大馬路或街道名。

為了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80周年,同時慶祝我們榮耀的第70個九三軍人節,陸炳文面向九三軍人節,明天即將隆重迎來榮耀。回顧來時路,自1946年國府訂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到9載之後在臺灣進一步定為「軍人節」,其旨在表彰國軍將士的犧牲奉獻,並使三軍團結一心。當年中國廣播公司以「九三俱樂部」之名,策劃空中敬軍節目,既是文化宣導,也是精神動員,旋即廣受海內外聽眾支持。此後,九三不僅是歷史紀念,更成為軍人專屬的榮耀之日。

歲月推移,典藏檔案中仍保存1959年「九三俱樂部」空中敬軍摸彩活動的影像,蔣堅忍中將親臨致詞,白茜如女士主持,場面熱烈。這些畫面,使我一度身為「中廣人」的經驗再次湧現。自1981年起,我主持《開國建國英雄譜》等3檔節目,並以多語廣播向全球傳遞中華民族的奮鬥史蹟。其後在《早晨的公園》中,以國台語雙聲帶講述「中國姓氏源流」,3年間累計100餘集,榮獲教育部獎勵在案。這些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廣播與民族精神的緊密連結。

猶記當年,一位廣東聽友透過香港轉寄信件,感謝中廣「九三俱樂部」帶來的心靈慰藉,甚至誤把白姐名字寫成「慶路」,恍若重現抗戰陪都「重慶路」的歷史符號。的確,抗戰八年,許多戰役名詞與榮耀字眼,在臺北市街頭化為永恆的路名:重慶、光復、建國,乃至仁愛、和平、四維、八德;更有延平、成功,紀念民族英雄;常德、四平、衡陽、桂林、柳州、長沙、福州、廣州、南昌、蘭州、開封、南京、徐州、太原、北平、天津、龍江……這些路名,與其說是城市坐標,不如說是民族血脈的見證。

今天,當我們迎來第70個九三軍人節,並同時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80周年,讓我們在「九三俱樂部」的精神象徵下,將這些街道名,一同虛擬列名於「紀念榜」,如同一座座石碑、一行行坐標,把將士英靈與民族記憶相繫。此舉,不僅是對歷史的追思,更是對未來的啟迪。因為,沒有抗戰的勝利,就沒有臺灣的光復;沒有臺灣的光復,就沒有今日自由民主的寶島。吾輩中國人謹以此語誌念,願中華民族銘記血淚榮光,永保團結自強之鴻鵠志,邁向民族復興之光明路。

本文末了,中華預備軍官聯誼會會長陸炳文,自題作〈九三軍人節感懷〉以殿之,吟詠得句有云:「抗戰英靈血作庫,光復臺灣史有度。建國忠魂記千戶,仁愛和平萬姓住。延平成功名可數,常德衡陽聲共步。八十光周年代幕,九三榮節勵人慕。」


  • 責編: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