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藝術 >

北曲

2019-09-05    作者:中文百科香港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北曲(英語:northern drama),中國最早的戲曲聲腔之一。為金、元時期流行於北方的雜劇與散曲所用的音樂。

北曲在形成過程中,吸收匯集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優秀成果,諸如唐宋大麴、諸宮調、宋詞、鼓子詞、唱賺、轉踏等,對北曲的形成都有重大影響。

北曲有335支曲牌,其中相當大的部分來自上述各種傳統音樂。金、元時期流行的民間音樂亦對北曲有重大影響,其中包括漢族及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民歌。對北曲影響最為直接與最為深刻的,當推宋、金時期的諸宮調。北曲的曲牌聯套形式,早在諸宮調里已初具規模,其結構形式十分嚴謹。

北曲又分為戲曲(又稱劇曲)與散曲兩種。散曲只是清唱,內容多為作家個人的感懷。它可以只是一首小令,也可以組成多樂章的套曲,即散套。戲曲的一本戲,通常由四折一楔子構成,雖間或有五折或五折以上的,但只是特殊的例外。一折戲,在音樂上就是一組套曲。每套曲子只限用一種宮調,以此貫串全套,使得各個樂章前後的調性統一。楔子在音樂上沒有獨立性,它雖然也有一二支唱曲,但在宮調上則從屬於後一折的套曲。全劇四折,即四組套曲,分屬四個不同的宮調,這在調性色彩上也就有了不同的變化對比,以表現戲劇的情緒、情調的起伏變化。北曲的演出形式,全劇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物一般不唱。主唱者倘是男角色,稱為正末;如系女角色,稱為正旦。因此,北曲雜劇的劇本又因主唱者的不同而分為「末本」與「旦本」。這種「一人主唱」的演出形式,乃是繼承了說唱音樂諸宮調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由說唱轉化為舞臺表演的痕跡。但另一方面,北曲在演唱藝術上所達到的成就,對後世戲曲演唱藝術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

參見條目

中華文化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