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語言 >

韓語

2019-08-12    作者:中文头条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朝鮮語(조선어),或稱韓國語(한국어),簡稱朝語或韓語,是朝鮮族的通用語言,通行於朝鮮、韓國兩國及中國、俄羅斯的朝鮮族聚居地等地區。

在大韓民國,韓語正式稱為「한국말、한국어」(Hangungmal,Hangugeo,「韓國語」的意思);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韓語正式稱為「조선말、조선어(音:Joseonmal,Joseoneo,「朝鮮語」的意思)。這裡的「말」(mal)為朝鮮語固有詞,「話、語」的意思,「어」(eo)則為朝鮮語漢字詞,其對應的漢字為「語」。傾向使用固有詞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多使用含「말」的「조선말」,而大韓民國多在正式場合使用含「어」的「한국어」。另外,意為「國語」的漢字詞「국어(gugeo、國語)」、朝鮮語固有詞「我們的話」的意思的「우리말(urimal)」也常被使用。

韓國語使用人口7500萬以上,繼漢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印地語、日語等語言之後,占世界第12-13位之間。韓國語在語言類型上屬於粘著語。學界一般傾向于韓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同屬這個語系的還有匈牙利語、土耳其語、蒙古語和芬蘭語。朝鮮語的使用者絕大多數聚集在東亞的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在這兩個國家不僅是國語,而且這兩個國家的朝鮮語使用者占了全球朝鮮語使用者的90%以上。在中國東北部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大約居住著兩百萬的朝鮮族人,現在朝鮮語是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兩種官方語言之一(另外一種是漢語普通話)。在日本,由於歷史的原因,居住著大約七十萬的韓裔。朝鮮語雖然在日本不是官方語言,但是很多韓裔後代都會說朝鮮語。此外在美洲,還有大約有一百六十六萬來自韓國的移民。

韓國語具有豐富的形態。韓國語也有標準語和方言之分。韓國語的標準語以中部方言為基礎,首爾話是韓國中部方言的主要代表。所以,可以說韓國的標準語就是以首爾為中心的首爾話。韓國的方言也有好多種,主要的有東南方言(慶尚道)、東北方言(咸鏡道)、西南方言(全羅道)、西北方言(平安道)、濟州方言(濟州道)、中部方言(京畿道、黃海道、江原道、忠清道)。韓國語的方言不像漢語的方言差異那麼大,彼此都能聽懂,即使是差異最大的濟州方言,除一部分語言之外,其他也可以聽懂。

韓語(朝鮮語)的係屬

韓語(朝鮮語)的係屬,一直都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基本上可以有三類的觀點:

第一類觀點認為朝鮮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朝鮮語有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特徵。

流音不會出現在本土詞彙(固有詞)的首個音節上

元音調和,但是,太平洋東部的某些南島語也有元音和諧。漢藏語系羌語支和藏緬語支也有元音和諧的遺蹟:比如後綴的元音會受前一個元音影響,而發生選擇,故有學者認為:元音和諧為每一個語言發展必經的過程。但未引起重視。

黏著語的特徵

朝鮮語的這三個語言特徵為該觀點提供了相當有力的支持。但是朝鮮語跟阿爾泰語系的其他語言之間的同源辭彙卻非常少,反對該觀點的學者一般都以此作為反駁的力證,。

第二類觀點認為朝鮮語跟日語共屬於一個新的語系。持該觀點的學者們認為朝鮮語的文法與日語的文法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兩者歷史上又共同受過古漢語的影響。但是朝鮮語跟日語之間缺乏同源詞也成了異議的學者們反駁該觀點的力證。

第三類觀點認為朝鮮語跟日語一樣,都是孤立語言,他們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語系都沒有關聯。持該觀點的學者們以「同源詞問題」支持著該觀點。

除了上述三類觀點以外,還有學者認為朝鮮語應當屬於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因為達羅毗荼語亦為粘著語。

另外,大陸學者吳安其認為朝鮮語具有大量南島語成分。

語言名稱問題

朝鮮半島歷史上,1392年之前(高麗國)該語言被稱為「高麗語」,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之後,該語言稱做「朝鮮語」。1897年,朝鮮高宗李熙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之後,該語言稱為「韓國語」或「韓語」。二戰後,朝鮮半島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之為「朝鮮語」,而朝鮮半島南部的大韓民國稱之為「韓國語」或「韓語」。

雖然南北的語言存在一定微小的差異,但朝鮮的「조선말、조선어(朝鮮語)」包含了大韓民國的語言,韓國的「한국어、한국말(韓國語)」也包含了朝鮮的語言。有人指出:相對於朝鮮的地理位置而言,韓國的首都剛好位於首爾(漢城)——自1392年以來的李氏朝鮮首都,所以韓國的「標準韓國語」更接近朝鮮半島分裂前的官方標準語言。但其實,北朝鮮的標準語是以開城的方言為標準,而開城方言其實跟首爾一樣是講京畿方言的。

中亞的朝鮮人之間常使用「高麗語」[고려말(Goryeomal)、Корё мар]來呼稱自己的語言。但這裡的「高麗語」與朝鮮半島的語言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在中國,1897年大韓帝國成立以前,只存在「朝鮮語」的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國以後,將當時將所有關於朝鮮族的國家、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稱呼前冠以「朝鮮」二字,該語言也被稱為「朝鮮語」。但在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建立邦交後,與韓國的直接交流發展很快,韓國資本大量流入中國大陸,充滿韓國式的詞彙和文字的語言學課本、辭典等幾乎都冠以「韓國語」的名稱以發行。這些導致「韓語」、「韓國語」的稱呼現在在中國大陸非常普遍。另外,由於延邊一帶朝鮮族的民族名稱為「朝鮮」,儘管中國朝鮮語同朝鮮的朝鮮語存在微小的差異,但仍多以「朝鮮語」稱呼他們的語言。現在,中國大陸網路上「韓語」一稱的使用頻率遠遠超過「朝鮮語」稱呼,在現實生活中亦是如此。中國大陸教育部制定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同時存在朝鮮語專業和韓國語專業,分別設置不同的專業代碼;《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中,僅存在應用韓語專業。由於多種方面的原因,中國大陸公立大學的外語專業裡面大多以「朝鮮語」作為正式稱呼,但也有例外,如中央民族大學就一直以「韓國語」作為正式稱呼。同時,幾乎所有冠以「朝鮮語」的專業,所用教材以及所教授內容卻是以首爾「韓語」為標準。

在日本,人們傳統上使用「朝鮮半島」、「朝鮮民族」等稱呼,同樣也以「朝鮮」的名稱冠于「朝鮮語」來稱呼該語言,學術場合、專家之間也主要使用「朝鮮語」的稱呼。另一方面,由於日本同大韓民國的交流更為緊密些,因此,日本人現在使用「韓國語」的情況也很多。為了表示中立,日本人也使用「コリア語」(音:koriago,「コリア」為英文「Korea」的音譯。英文的「Korea」可以泛指南北任何一方)、「高麗語」、「韓國・朝鮮語」和迴避語言名稱的文字名稱「ハングル(語)」(hanguru (go),「ハングル」為「韓字」的意思)。但是,「韓字」為諺文在現代韓國的稱謂,同樣的文字在北朝鮮被稱為「朝鮮字」(조선글),因此,此稱呼的中立性也受到人們的質疑。

在越南,由於同屬漢字文化圈,越南語中也存在類似於中國、日本、南北朝鮮的「朝鮮語名稱問題」。

多數歐洲語言對該語言的名稱是從「高麗」由來的,如英語的「Korean」、法語的「Coréen」、西班牙語的「Coreano」等,因此,基本不存在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名稱中立性問題。

朝鮮人在15世紀以前是借用漢字來紀錄他們的語言的。諺文(Hangul,Joseongul,即韓契或朝鮮契,韓文或朝鮮文)創製以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直都沒有代替漢字成為書寫朝鮮語的文字。到了19世紀末,韓文開始與漢字並書,並且此時的「韓漢混用文」成為了書寫朝鮮語的主要方式。

朝鮮半島獨立以後,南北朝鮮政府基於民族性的考慮,先後開始廢除朝鮮語文中的漢字,主張單用韓文書寫紀錄朝鮮語(即純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1946年即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韓國於1948年規定不得於政府公文中使用漢字,到1968年則進一步明令禁止在公文中使用漢字。而新聞報紙在報道某些特訂文字或姓氏時,還是會夾雜漢字用來作為辨認之用,而韓國民眾的姓名,除韓文外則都有漢字,身份證更有漢字姓名。

韓文創製的思想及原理

韓文創製思想

韓文是根據陰陽五行的思想創製而成。韓民族歷來崇尚陰陽平衡,韓文的創製也是滲透了天地人三才與因陽五行的思想。

韓文的基本形態可以分為六種:天(천)、地(지)、人(인)、圓(원)、方(방)、角(각)。

當時人們認為天是圓的,所以用「•」圓點來表示;地是平的,所以用「ㅡ」短橫來表示;人立於天地之間所以用「ㅣ」短豎來表示。圓方角的創意也是來自於人體。圓(원○)是指人的頭,方(방□)是指人的身軀,角(각△)是指人的四肢動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起源於自然界,角是萬物萌芽的樣子,方是伸展枝葉茂盛生長的樣子,圓是結出果實的樣子。利用天地人創製了韓文中的元音(모음),利用圓方角創製了輔音(자음)。

韓文的創製原理

訓民正音是以五個基本輔音「」為基礎,利用象形、加劃、並書的原理創造出其它輔音;以三個基本元音「」為基礎,利用初出、再出的原理構成其它的單元音和雙元音。

現存的韓語輔音:ㄱㄲㄴㄷㄸㄹㅁㅂㅃㅅㅆㅇㅈㅉㅊㅋㅌㅍㅎ

現存的韓語元音:ㅏㅑㅐㅒㅓㅕㅔㅖㅗㅘㅙㅚㅛㅜㅝㅞㅟㅠㅡㅢㅣ

韓文的變遷與發展

韓文名稱的變遷

韓文叢創製至今已經有600年的歷史,韓文的發展和韓民族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韓文名稱的變化正是韓國社會政治變化的一個縮影。

韓文的名稱經歷了如下變化:訓民正音 〉正音 〉諺文 〉諺書 〉半切 〉雌文 〉國文 〉韓文

訓民正音是教給百姓正確發音的意思;而正音是其縮寫;因為韓文是標音文字,即根據發音書寫而成的文字,故叫作諺文;在韓文創製之初,韓國人把中國漢字叫作「真書」,與此相對的把韓文叫作了「諺書」;當時一些韓國知識分子根據中國漢字的音韻學「半切法」來理解韓文的創製原理就,故稱韓文為「半切」;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朝鮮,女子很少有機會進入學堂學習向對較複雜的漢字,所以簡單的韓文首先在婦女之間流傳開來,但是韓國受到中國的影響極深,當時的主流社會以能夠使用漢字為榮,而把韓文鄙稱為雌文。到了19世紀末,隨著民族主義意識的覺醒,韓文被稱為國文,但是隨著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開始,韓國的國文被強行改為日文。1927年韓文研究學者周時經先生首次公開提出韓文(한글)這一名稱,得到各界的認可並和推廣使用。

諺文創製前的文字使用狀況

諺文創製以前,朝鮮人使用漢字紀錄書寫他們的語言。紀錄語言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口說朝鮮語、手寫文言文」,這種紀錄手法跟古時的日本與越南一樣。由於古時的朝鮮人「崇漢」、「崇儒」的思想濃厚,所以這種紀錄語言的方法在上層社會成了主流。

而另一種雖然也是用漢字來書寫,但是書寫的秩序與規則,必須依照朝鮮語的文法。這種紀錄手法又分做「書記式紀錄法」跟「吏讀式紀錄法」兩大類。

書記式紀錄法,是將話語中的辭彙用對應的漢字寫出來,並且根據朝鮮語的詞彙順序排列這些漢字。

吏讀式紀錄法,不僅用漢字紀錄漢字詞彙,而且還用漢字的音或意來表達朝鮮語的助詞和語尾的發音。根據紀錄,此種紀錄法是由新羅時期的薛聰首創的,後世的人們又不斷地改善此種紀錄法的漢字使用方式。這種紀錄法一直延用到19世紀末。朝鮮開化期以後,這種紀錄法被韓漢夾寫文代替。

諺文的創製以及使用狀況

1443年,朝鮮王朝的世宗大王召集了集賢殿鄭麟趾等學士,根據朝鮮語的音韻結構以及中國音韻學創製了專門紀錄朝鮮語音韻的文字。當時這種文字的名字叫做諺文(或彥文),政府頒布實行的文件叫做《訓民正音》。

到了二十世紀初,該文字的另一種名稱「한글」(hangeul)開始出現。在朝鮮語裡「한」是「大」的意思、「글」是「文」的意思,所以「한글」可以被理解為「大字」或「偉大的文字」。而在華語學術界,一般用音義結合的方式來翻譯這個詞。「한(han)」音譯做「韓」,「글」則意譯做「文」,「한글」就被翻譯做「韓文」,而不翻譯為「大字」或「偉大的文字」。

關於創製這種文字的動機,《訓民正音》序章上說:「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于日用耳。」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吾國之國語,發音與漢語不同,(語音)不能與漢字完全匹配。因而有眾多未受教育者,不能熟諳文字,難以表意達情,吾於此頗為傷感,便新創二十八字,旨在使人人較易習之,以便于日常所需也。」

雖然這種文字是當時上流社會人士創製的,但是它卻遭到了上流社會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員甚至要求世宗廢除此種文字,他們怕這種文字流傳入中國,被當時的中國人嘲笑為「夷字」,而將朝鮮看做是蠻夷之一。當然也有不少的官員在私人的環境裡面用這種文字紀錄朝鮮語,比如寫家書就一般都用這種文字來寫。需要說明的是,諺文在字型結構上利於跟漢字夾寫,但是當時的朝鮮人是嚴格區分「諺文」「漢字」兩種文字,在實際使用諺文的時候並沒有夾寫漢字。另一方面,由於婦女普遍較少機會接受教育,她們即使會書寫,也大多隻會諺文而不會漢字。所以,到了朝鮮中期,雖然官場上仍然使用漢字,但民間及婦女普遍都使用諺文來書寫。而到了宣祖末年,當時的御醫許浚更著手把漢文的醫典用諺文編寫解讀,以使醫術能在民間普及。這些都是諺文在民間流傳的一些證據。

諺文在燕山君時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後,雖然禁令撤銷,但使用諺文的人仍然不多。

近代開化思想和民族主義的影響,朝鮮民族有了新的想法,他們開始將韓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並開始提倡使用。1895年甲午更張時「韓漢混用文」(或韓漢夾寫文、國漢混用文)被制定大韓帝國的公用文。

二戰後的諺文使用狀況

二戰以後,朝鮮人將諺文作為主要文字,將漢字作為輔助文字書寫紀錄朝鮮語。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三個朝鮮語具有官方地位的國家先後廢除了漢字,施行了純韓文書寫政策。

1945年,金日成發出的指示,要求朝鮮共產黨(朝鮮勞動黨的前身)黨內所有出版物不要夾用漢字,而應該使用人民大眾看得懂的諺文印刷。第二年,北朝鮮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夾用漢字。1947年,朝鮮的「勞動新聞」開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諺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則澈底使用純諺文印刷,這也意味著國漢混用朝鮮語的時代在朝鮮正式結束。由於朝鮮特殊的政治體制,廢除漢字的政策並沒有受到民間與學術界的強烈反對。

在韓國,民眾與學術界裡面反對純韓字的勢力與支持純韓字的勢力相當,並且每任總統對漢字與韓字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南韓政府時而恢復漢字的使用或並書,時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純韓字,一直搖擺在這兩個政策之間。

韓語字母

韓語字母(한글 字母),或稱朝鮮語字母(朝鮮글 字母),朝鮮和韓國稱「자모」(jamo,字母)分初聲、中聲及終聲三類,初聲和終聲是輔音,中聲是元音。基本上這些字母都是由更基本的元素組成。

以下各表中,藍底背景的是字母,下面的是發音。注意:韓語的初聲字母表跟終聲的字母表是有分別的。字母都以「가나다順」排行。

初聲

中聲

排列次序:

ㅏ、ㅐ、ㅑ、ㅒ、ㅓ、ㅔ、ㅕ、ㅖ、ㅗ、ㅘ、ㅙ、ㅚ、ㅛ、ㅜ、ㅝ、ㅞ、ㅟ、ㅠ、ㅡ、ㅢ、ㅣ

終聲

韓文發展運動史

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後,廣大韓國有志之士開始了「熱愛祖國,熱愛民族,從愛用韓文開始」的韓文運動,又叫作韓文純化運動。其主要內容是正確使用韓文、普及韓文,盡量避免使用外來語等。

1894-1918年:1894年甲午戰爭以後,隨著民族自主意識的覺醒,韓民族漸漸認識到本國文字的重要性,所以將韓文叫作「國文」,並開始致力於國文的推廣和普及。

1919-1945年:1919年「3•1」運動以後,韓文的普及力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1919年民間組織開始編纂國語詞典。1933年《韓文標準文法統一案》與《朝鮮語標準語音》和1940年《外來語標記法統一案》頒布實施,為《國文辭典》的編著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由於日本對韓國的侵略,韓文運動被迫中斷。1942年《國文辭典》的初稿基本成形,但是直到光復後的1947年《朝鮮語大辭典》纔得以正式完成。

1945-1954年:光復後韓文運動重新發展起來。這一時期整個民族投入了韓文普及和掃除文盲的運動中。由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強行禁止使用韓文的政策,光復之初韓國的文盲率佔78%。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掃盲,到1958年全國的文盲率降至4.1%

1955年-1969年:這一時期的韓文運動陷入了混亂期,各種文字運動紛紛宣揚自己的主張形成了多種標準,廣大民眾不知所從。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是否使用漢字。

1970-1984年:這一時期的政府和各民間團體透過努力使處於混亂狀態的韓文純化運動進入穩定狀態。

1984年以後:韓文純化運動持續進行。1999年8月起,國家文件開始施行韓漢並用。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