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語言 >

波羅的語族

2019-08-11    作者:中文头条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波羅的語族(漢語拼音:bō luó de yǔ zú;英語:Baltic group),印歐語系的一個小語族。僅存立陶宛語和拉脫維亞語兩種活的語言,是波羅的海東岸居民使用的語言,主要分布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兩個國家,屬波羅的語族東部語支。

歷史

西元前13世紀左右,使用波羅的語前身語言的遠古印歐語系民族,在波羅的海海岸的南方地區定居。後來逐漸往海岸移居,與當地使用烏拉爾語的原住民(漁民和農民等)融和,這些原住民在不同程度上被波羅的民族同化。於是不同的方言之間漸行漸遠,轉化為不同的語言,這個過程大約發生在西元後第一個千年內。

古代歷史學家早在西元前98年就提到了各種波羅的部落,但第一次證實波羅的語的存在卻在1350年左右,證據是一本日耳曼語-普魯士語字典,名為「Elbing普魯士詞彙表」。1545年從一首讚美詩的翻譯證實了立陶宛語的存在;第一本立陶宛語印刷書出現在1547年,為Martynas Ma?vydas編著的基督教教義問答手冊。1530年一首讚美詩中證實了拉脫維亞語;1585年出現了此語印刷版的教義問答手冊。證實如此之晚的原因之一,在於波羅的民族比其他所有歐洲民族抵抗基督教化的時間都要久,所以書面文獻出現很晚,他們的語言也基本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

13世紀時,日耳曼國家在當時普魯士地區成立,很多波羅的普魯士人口遷徙,普魯士人也慢慢被同化,到17世紀末時,普魯士語已經滅亡。

1569-1795年的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期間,官方文獻由波蘭語、羅塞尼亞語和拉丁語書寫,而立陶宛語通常是平民日常口頭使用。

波蘭分裂後,大部分波羅的地區歸入俄羅斯帝國管轄範圍,當地語言有的時候被禁止書寫或在公共場所使用。

地理分布

現代波羅的語使用者普遍聚居在立陶宛和拉脫維亞的邊境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前蘇聯國家等地的移民群體也在使用。歷史上此語族使用範圍很廣:西至今日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口;東至今日白俄羅斯境內的第聶伯河,甚至可能延伸到莫斯科;南方可能延伸至基輔。此語族曾存在於這些地方的關鍵證據是,這些地區的「水文名稱」(江河湖海等水域的名字)都明顯帶有波羅的語族的特徵。一般可以根據水文名稱來判斷文化的傳播影響範圍,但不能測量岀具體時間。後來斯拉夫民族在南方和東方擴張、日耳曼民族在西方擴張,致使波羅的領土逐漸縮減至原來的一小部分。

文法特點

波羅的語族還有一個西部語支,僅包括一種已消亡的語言古普魯士語。所有波羅的語言都是屈折型語言。在這個語族中,立陶宛語和拉脫維亞語很接近。文法上都有陽性和陰性,單數和複數,有主格、屬格、與格、賓格、工具格、方位格和呼格。動詞有3種變化和3個人稱,有3種共同的時態:現在時、過去時和將來時,但立陶宛語多一個反復過去時。在構詞、借詞方面,二者也很相似。印歐語系中,和波羅的語族關係最接近的是斯拉夫語族。有的學者甚至把牠們合稱波羅的-斯拉夫語言。

  • 責編:admin
0

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