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 > 語言 >

輔音

2019-08-12    作者:中文头条   來源:中文百科   VIEW:

輔音(英語:Consonant),呼出的氣流透過聲道中某些阻礙而形成的語音。發音動作的次序可分為三個階段。一開始先把發音器官位置擺好的階段稱為成阻;已作勢而還未出聲的階段稱為持阻;聲音發出時稱為除阻。由於聲門的開著或閉著而形成輔音的兩種不同聲源。聲門開著,聲帶不顫動,成為爆發或摩擦音,稱為清輔音;聲門閉合,肺部氣流沖開使聲帶顫動產生樂音,與爆發或摩擦同時(或先期)發出的,稱為濁輔音。

輔音由於口腔中發音部位(阻礙部分)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音色,因此發音部位也是分析輔音的重要依據。口腔中的阻礙一般由靜的器官和動的器官構成,靜的多在上部,如上脣、上齒、上齶等,動的多在下部,如下脣、下齒、下頜、舌的各部等。軟齶後端的小舌雖居上部,卻非常靈活,它能上下移動而開閉咽通道,由此決定是口音還是鼻音。

按發音方式和發音部位的坐標,加上聲帶是否振動,可以將輔音分類。例如:[p]是雙脣清塞音,[t]是齦(舌尖)清塞音,[g]是軟齶濁塞音。一般常見的、比較困難的音,從發音部位上說有捲舌音和小舌音,從發音方式上說有顫音和摩擦音。還有幾個輔音,發音時氣流不是來自肺部,而是口腔中氣壓受喉頭升降動作和舌頭移動,成為打開閉塞的動力,這類音有以下三種:

1.擠喉音:阻礙狀況如塞音,發音時聲門和聲門上的各阻礙都被封閉,喉頭上移,推動閉鎖著的口腔中的空氣,形成壓力。閉塞放開,聲門外擠的氣流逸出。

2.縮氣音:聲門緊閉,口腔中阻礙與塞音同,喉頭下降,使已閉塞的口腔中空氣減壓,除阻而成音。

3.咂嘴音:舌根上升抵住軟齶,使口腔與聲門隔斷,這時使閉塞的雙脣或舌尖與上齦齶等迅速除阻,造成口腔內氣壓變低而在阻礙處產生向內的爆發音。


  • 責編:admin
0

閱覽: